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是烟曲霉明起的Ⅰ型和Ⅲ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ABPA 以前,多数患者有相当长期的支气管哮喘病史。ABPA 包含在肺浸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中,其发病伴有一过性肺X 线片异常阴影和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哮喘症状恶化,粘稠的痰中含有很多嗜酸性粒细胞,痰中往往有烟曲  相似文献   

2.
嗜酸粒细胞性肺浸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酸粒细胞性肺浸润中川武正等嗜酸粒细胞性肺浸润这一概念,是1969年由Liebow和Carrington提出,指在肺组织学上呈现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的一组疾病,后来又扩大为PIE综合征的概念,现在则提倡用嗜酸粒细胞性肺浸润。因此也包括末梢血嗜酸粒细胞不...  相似文献   

3.
本综合征首先在美国于1989年10月报道,其后认为该病特点为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及肌肉疼痛,大部分患者均服用必需氨基酸中的色氨酸。此病除上述两大症状外尚可见多种皮肤症状。本文就文献记载予以介绍。美国民间曾用天然食品店和保健食品店中购置的色氨酸治疗失眠症和抑郁症。1989年服用者突然出现上述症状,最终命名为eosinophilia-myalgia综合征。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到1990年5月底已报告1000多例,1989年CDC诊断标准有下列3项。(1)末梢血中嗜酸性粒细胞≥1000/mm~3  相似文献   

4.
颗粒淋巴细胞增多症(GLPD)是淋巴细胞浆内含有嗜天青颗粒的“颗粒淋巴细胞”在末梢血中增多的疾病的总称。多数情况下,颗粒淋巴细胞是胞浆丰富的大的淋巴细胞(LGL),由于呈单克隆性增多,所以也称为LGL白血病。当含有3个以上嗜天青颗粒淋巴细胞在末梢血中超过2000/mm~3以上时,即可诊断为GLPD。多数呈慢性良性经过,部分呈急性经过而死亡。增多的颗粒淋巴细胞,从表面标记来看,不是属于T细胞,就是属于NK细胞。T-GLPD占70~85%,NK-GLPD占15~30%。  相似文献   

5.
本岛新司  李春元 《日本医学介绍》1990,11(11):520-521,525
支气管哮喘是与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有关的典型呼吸道疾病之一,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亦与PAF相关。本文阐述PAF与此两种疾病的相关性。一、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为可逆性气道狭窄性疾病,气道狭窄的最重要原因为支气管收缩,此外,气道过敏亦是支气管哮喘的特征,PAF为可致支气管收缩、诱导气道过敏的物质。1.气道中产生的PAF:体外试验表明、PAF通过抗IgE、抗原酵母多糖及钙离子载体等刺激可从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血小板及巨噬细胞中释放。已知肺中含有大量上述细胞,如摘出致敏肺用抗原刺激后,证明灌注液中有PAF存在。PAF代谢迅速,在人体内难以测定。仲村等报道,于吸  相似文献   

6.
何子强 《日本医学介绍》1989,10(12):561-562
变态反应性肉芽肿性脉管炎(AGA)是1951年Churg及Strauss将支气管哮喘、嗜酸性细胞增多、全身坏死性脉管炎作为三联综合征,从古典的结节性多动脉炎(PN)分出的一种独立疾病。在日本由厚美等(1964年)首次报告,此后有零星报道。进入80年代后,引起人们的关注,已有许多报告。作者作为日本厚生省系统性损害调查研究班的一员,曾提出AGA的诊断指标(1981年),在日本进行了第1次(1982年)、第2次(1983年)AGA调查,提出了日本AGA病例的临床特点。此后,有关AGA的病例报道增多,于1986年12月进行第3次调查。调查结果,弄清了,日本AGA的临床特点,在详细报告的同时,根据调查结果拟订了AGA的临床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7.
很早以前人们就知道寄生虫疾病与变态反应性疾病可引起嗜酸性白细胞增多,但其意义尚不明确。从它含有组胺酶与芳香硫酸酶酯来看,也可以考虑嗜酸细胞是变态反应的扫除人,现在嗜酸细胞作为引起变态反应效应细胞的作用引人注意。已知嗜酸细胞的特异颗粒含有4种蛋白,即:组基蛋白(MBP)、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嗜酸细胞诱导神经毒素(EDN)及嗜酸细胞过氧化酶(EPO)。这些颗粒蛋白对嗜酸细胞发挥效应细胞功能起到了重要作用。以前关于嗜酸细胞与支气管哮喘,特别是气道上皮损害关系的研究结果,主要是关于MBP方面的,但是有报道说,EPO也可以杀伤细菌、寄生虫及肿瘤细胞,这就成了研究EPO损害气道上皮的契机。笔者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摘除豚鼠的气管做成厚1mm的气管轮,培养3天。3天后在规定浓度的EPO溶液中浸泡15分钟,用培养液洗净后,加入葡萄糖氧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医疗工作中,嗜酸性粒细胞异常是指周围血白细胞分类计数超过5%时。嗜酸性粒细胞在骨髓产生,受到刺激后释放入血。血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受来自于变态反应、寄生虫、肿瘤等的趋化因子吸引,在局部聚集,并由聚集部位进入分泌物、渗出液中。机体所有嗜酸性粒细胞存在于各脏器的比例,从研究较多的大鼠来看,在每相当于100g 体重的重量中,骨髓为4亿3000万,皮肤9300万,肺1400万,消化器官5100万;而周围血的嗜酸性粒细胞数是140万,仅占总数的0.2%。但是,在骨髓的产生和在组织的消耗  相似文献   

9.
在成人T细胞性白血病(ATL)激人中,出现肺疾病的很多,其中的一些慢性病例不能用感染或白血病细胞浸润来解释。而一些慢性肺疾病的病人多年后可发展为ATL。1985年以来,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HTLV-1相关性细支气管,肺泡异常症(associ-ated bronchiclo-alveolar disorder,HABA)的概念,以后又发现了与HTLV-1相关的一系列肺疾病。  相似文献   

10.
HLA抗原虽通常是利用末梢血中的淋巴细胞检出的,但已知有的疾病在淋巴细胞表面无法检出HLA抗原,因为有的淋巴细胞表面没有HLA抗原,故被称为裸淋巴细胞综合征,也称为HLA缺陷症.后者可分为HLA-Ⅰ类分子未表达和HLA-Ⅱ类分子未表达两种类型.不同的病例可表现出各种程度的免疫缺陷状态,并存在易感染性,这说明T细胞与抗原反应需要与抗原递呈细胞表面的HLA分子结合.  相似文献   

11.
Churg—Strauss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urg—Strauss综合征竹内健等Churg-Strauss综合征(CSS),是1951年由Churg和Strauss从结节性动脉周围炎分离出的独立疾病,以支气管哮喘、嗜酸粒细胞增多以及全身性肉芽肿性血管炎为主要特征,也称为变态反应性肉芽肿性血...  相似文献   

12.
呼吸系统试题 〔向题4的下列那项疾患可伴有肺泡膨胀及肺泡间稿破坏? A慢性支气管炎,B肺气肿,C肺出血性梗死;D肺动脉高压;E肺泡蛋白沉积症。 ‘问题49〕下列那种情况最易引起肺出血性梗死? A正常肺,B无气肺,C肺气肿, D慢性肺疲血,E肺炎。 〔问题5。〕下列那项是支气管喘息中出现夏莱(Chareot Leyden)结晶的机制? A肺表面活性物质浓缩;B嗜酸性白细胞的崩解与积集,C支气管腺的分泌亢进;D脱落的支气管上皮细胞变性,E菌块的浓缩。 舒问题51〕下列哪项临床上出现咯血及急性肾功能衰竭? A矽肺,B黑里二氏综合征(Hamman一Rich综合征,月市纤…  相似文献   

13.
Th1/Th2与趋化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女型 CD4 T细胞受特异性抗原刺激 ,分化为 Th 1和 Th 2细胞。Th 1产生 IFNγ,诱导产生细胞免疫。 Th 2产生 IL -4、IL -5 ,诱导产生过敏反应。这两个亚群之向末梢组织的浸润有特异性 ,Th 1浸润于类风湿滑膜中等 ,Th 2则选择性地浸润于特应性皮炎部位 ,但其机制不明。1998年 Sallusto等发现 ,CCR3除表达于嗜酸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外 ,也表达于 Th 2细胞。根据他们的研究结果 ,外周血中的 IL-4细胞几乎都表达 CCR 3 ,所以认为 CCR 3为 Th 2细胞的标志。作者们发现 CCR4选择性表达于Th 2细胞 ,还发现 TARC和 MDC对 Th 2细胞…  相似文献   

14.
一、病例一49岁女性患者因喉头肿瘤(颗粒细胞瘤)而入院。为喉头肿瘤术前准备而行气管切开,并予以抗生物质头孢噻肟、CRMN及组胺H_2拮抗剂以预防感染。7天后,躯干出现皮疹,第10天开始发热,高达39℃。胸部X线,病变以右肺尤为明显,形成一周围透光区,出现宛如蝶形的浸润影。既往无心、肾疾患,超声波、心电图等亦无急性心褒迹象。血沉、CRP增快,但周围血中白细胞不增加,嗜酸性细胞6%。根据其临床经过,检查所见,首先怀疑药物性肺损害的可能,停用上述抗生物质。3天后胸部X线检查异常  相似文献   

15.
临床上曾见到一名54岁男性病例,其症状为向心性肥胖、满月脸,还患有糖尿病、白细胞增多症。初疑为柯兴氏综合征,施行肾上腺皮质功能检查时,发现血中皮质醇、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值极低,这与预想的相反。最后,培养皮肤纤维母细胞证实了细胞对糖皮质激素有超强反应。作者将其诊断为皮质醇过敏综合征,并提出了新的疾病概念。诊断中应注意与引起低皮质醇血症的疾病如医  相似文献   

16.
桥本病     
桥本病又称为慢性甲状腺炎,与突眼性甲状腺肿同属脏器特异性甲状腺疾病,多发于中年妇女。甲状腺较硬,呈弥漫性肿大。组织学改变为淋巴细胞浸润,滤泡上皮嗜酸性变,病变严重时出现纤维化。病人血中可检出抗微粒体抗体、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等抗甲状腺自身抗体。它们虽不能作为本病与突眼性甲状腺肿鉴别之用,但与亚急性甲状腺炎鉴别时却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Sweet综合征     
Sweet综合征是一原因不明的疾患,1964年由SweetR.D首次报告。正式称之为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细胞性皮肤病(acute febric neut-rophilicdermatosis)。本症极为罕见,其特征为发烧,白细胞增加,有痛性皮疹或结节,组织象示有显著嗜中性细胞浸润。直至1975年Krauser 等报道时仅列举了25例。本症中年女性多见,通常急剧发病,发烧和关节炎常为先发症状。皮肤症状:皮疹或结节呈微红或紫色,直径0.5~4 cm,疼痛,非对称性分布于颜面、颈部,其次为四肢部,有时可形成脓疮但水泡罕见。皮疹可持续2~3周至2~3个月,但不残留瘢痕而治愈。组织学检查:真皮内多为嗜中性细胞浸润而表皮大致正常。无  相似文献   

18.
女,52岁。1978年5月中旬起患咳嗽伴气喘。6月15日在某医院诊断为支气管炎,口服AC—PC(750mg/日)及锯齿肽酶(serrapep-tase)(15mg/日)。1周后因症状好转而停药。又1周后,于7月11日再次服用AC—PC(1.0g/日)2周,出现发热、咳嗽、咯痰增多。7月25日经X 线摄影检查,发现两肺上野有浸润性阴影。周围血象检查,嗜酸性细胞明显增多,为51%,8月1日入本院内科。诊断AC—  相似文献   

19.
HLA抗原虽通常是利用末梢血中的淋巴细胞检出的 ,但已知有的疾病在淋巴细胞表面无法检出 HLA抗原 ,因为有的淋巴细胞表面没有 HLA抗原 ,故被称为裸淋巴细胞综合征 ,也称为 HL A缺陷症。后者可分为HLA- 类分子未表达和 HL A- 类分子未表达两种类型。不同的病例可表现出各种程度的免疫缺陷状态 ,并存在易感染性 ,这说明 T细胞与抗原反应需要与抗原递呈细胞表面的 HL A分子结合。辅助性 T细胞能辅助 B细胞产生抗体 ,可活化巨噬细胞行使杀菌作用 ,且能诱导产生排除病毒所必须的杀伤性 T细胞 ,这虽是免疫应答不可缺少的核心的淋巴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抗癌药物的广泛应用,药物性间质性肺炎有增多的趋势,其病理改变是不可逆的,呈进行性加重,应引起高度重视。药物引起肺部形态学的改变有:1.实质性损害,如肺泡嗜伊红细胞浸润,巨噬细胞浸润或以变态反应为主的肉芽肿等。临床症状呈多种表现。停止用药或给予激素治疗多可恢复。2.因肺泡损伤所引起的病变,如巨噬细胞浸润型的一部分和肺泡增殖、化生的肺实质及肺间质的改变以及组织蛋白的胶原化等,此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