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抑郁状态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减轻乙型肝炎患者不良心理反应的效果。方法将10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入院时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于入院10天后采取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心理状态。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入院时的抑郁指数分别为69.4±9.4和65.1±6.9,而人院10天后则分别为44.1±5.7和67.4±7.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减轻乙型肝炎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68例哮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Zung氏自评抑郁量表(SDS)、Zung氏自评焦虑量表(SAS)评分及哮喘生存质量评估表(asthmaqualityoflifequestionnaire,AQLQ)评分,并作出科学评估。结果①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治疗前后患者焦虑与抑郁值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活动受限、哮喘症状、心理状况、对刺激源反应、对自身健康关心各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改善哮喘患者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3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12周为1疗程。于人组时、12周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指数问卷(QL—INDEX)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评定。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末试验组SAS、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分别为(34.27±8.62)分比(43.91±7.39)分,(38.67±6.59)分比(44.89±8.59)分](P〈0.01);12周末试验组SAS和SDS评分比人组时均显著降低[分别为(34.27±8.62)分比(45.68±7.92)分,(38.67±6.59)分比(46.81±9.68)分](P〈0.01)。12周末生活质量总指数试验组为(8.88±1.63)分,对照组为(7.94±3.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临床疗效、社会效益及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评价96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18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按是否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分为教育组和未教育组,通过“患者一般情况及糖尿病基础知识”问卷、“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的调查,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直接医疗费用、生存质量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病程及医疗报销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教育组和未教育组空腹血糖[(7.0±2.5)mmol/LVS(8.9-1-3.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9.0±2.3)mmol/Lvs(12.5±2.1)mm01]、糖化血红蛋白[(7.0±2.2)%VS(8.3±2.4)%]、胆固醇[(4.6±0.8)mmo]/LVS(6.1±1.4)mmol/L]及甘油三酯[(2.1±0.6)mmol/LV8(3.9±1.0)mmol/L],每年医疗费用[(4523.60±1532.60)元VS(5783.40±2272.60)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组患者糖尿病视网膜(11.5%VS22.6%)及周围神经并发症(22.3%VS46.4%)低于未教育组(P〈0.01),教育组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糖尿病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代谢控制水平,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心脏瓣膜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治疗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心理干预。12周为1疗程。于人组时、12周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评定。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SAS、B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末试验组与对照组SAS、BDI评分比较显著降低[分别为(32.51±8.74)分比(41.84±8.03)分;(13.5±7.24)分比(21.5±5.2)分](P〈0.01);12周末试验组SAS和BDI评分比人组时均显著降低[分别为(32.51±8.74)分比(47.43±8.16)分;(13.5±7.24)分比(28.75±5.32)分](P〈0.01)。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各分量表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表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心理干预结合盐酸帕罗西汀对冠脉介入治疗后患者焦虑、抑郁的疗效。方法将首次接受PCI治疗后的合并焦虑、抑郁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接受HAMA和HAMD评分。实验组除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外,还给予心理干预,同时结合盐酸帕罗西汀(赛乐特,)20mg/d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1个月以后,随访患者再次接受HAMA和HAMD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以胸部不适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缓解率,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量表(HAMD)评分变化。结果处理组胸痛缓解率为80.43%(37/46),显著高于对照组45.24%(19/42)(P〈0.05)。治疗1个月以后,处理组HAMA、HAMD评分分别为7.8±2.1和6.7±1.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6.3±2.7和17.1±1.9(P〈0.05),且与治疗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同时结合盐酸帕罗西汀对冠脉介入治疗后患者焦虑、抑郁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与抗心肌缺血治疗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的疗效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128例,随机被均分为黛力新组(给予抗心肌缺血药物联合黛力新治疗)和常规治疗组(单纯抗心肌缺血治疗)。疗程4周时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及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的变化;半年后采用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黛力新组心绞痛和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92.2%和84.4%,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9.7%和68.8%(P均〈0.05),黛力新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在治疗后显著下降(P均〈0.01),且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焦虑评分量表(39.65±7.22)分比(53.30±8.50)分,抑郁评分量表(42.23±8.92)分比(57.47±9.50)分,P均〈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均〉0.05);黛力新组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的各项得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均〈0.01)。结论:黛力新治疗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效果好,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饮食指导联合心理干预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伴抑郁症状患者通过饮食指导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能否更好地改善IBS相关症状。方法将临床诊断为IBS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超过160分,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50;焦虑白评量表SAS标准分≥53为伴抑郁症状的患者21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取样本106例,随机分成药物抗抑郁治疗组35例(对照组)、心理干预组(药物抗抑郁治疗基础上加心理干预)35例和联合饮食组(心理干预组治疗基础上加饮食指导)36例,疗程6周。治疗期间记录症状改善情况及心理症状白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以及焦虑自评量表,并追踪其疗效。结果联合饮食组在治疗第4周末和第6周末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和94.4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57%和62.86%。与心理干预组相比,联合饮食组的总有效率也较高,从心身健康的改善来看,联合饮食组和心理干预组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压力的减轻以及饮食的调整,抑郁情绪明显缓解,患者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和临床症状评分等变化显著,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束治疗后第12周随访,联合饮食组的复发率仅有5.56%。结论饮食指导联合心理干预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起着协同作用,可有效提高IBS伴抑郁症状患者治疗效果并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9.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2006年11月至2010年11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03例患者进行入院时的首次焦虑、抑郁程度的测评,进行心理护理干预2周,出院前对患者再次焦虑、抑郁程度的测评。比较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程度变化。结果干预后患者焦虑[(8.3±2.0)分眠(13.2±1.1)分,P〈0.01]、抑郁[(7.6±1.5)分眠(12.7±1.0)分,P〈0.01]程度比干预前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临床上要重视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并积极进行心理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合并抑郁和焦虑(共病)给予心理干预和抗焦虑、抑郁治疗的疗效。方法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高血压患者抑郁、焦虑程度,HAMD〉17、HAMA〉14,定为高血压合并抑郁和焦虑。67例符合研究条件入选,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20-40mg/d,口服;治疗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d,口服,同时进行心理治疗并加服盐酸帕罗西汀片10-40mg/d口服。治疗8周后用HAMD、HAMA量表评分,并记录血压变化。结果8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压都控制良好,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量表评分HAMA(11.4±1.9)分、HAMD(14.2±2.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HAMA(19.0±1.8)分、HAMD(19.2±1.6)分(P〈0.01)。结论心理干预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高血压合并抑郁和焦虑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抑郁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依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测定结果进行分组,高血压合并抑郁者为高血压抑郁组(40例),高血压不合并抑郁者为单纯高血压组(110例),比较两组心率变异性及36项简易健康调查表(SF-36)评分的变化。结果: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高血压抑郁组在心率变异性方面:24h正常RR间期标准差ESDNN,(118.90±32.63)ms比(93.95±25.98)ms]、24h每5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107.60±28.50)ms比(83.29±25.18)ms]、总频域值[TP,(2283.62±965.31)ms^2比(1492.91±1004.69)ms^2]、极低频功率[VLF,(1845.62±747.26)ms^2比(1132.41±680.34)ms^2]、低频功率ELF,(383.38±253.82)ms^2比(232.82±160.54)ms^2]明显降低(P〈0.05或P〈0.01);在生活质量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心理健康8个维度评分亦显著降低(P〈0.05或d0.01)。结论:抑郁降低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严重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和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维生素B1营养状况,并分析其与相关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呼吸科诊断的COPD稳定期患者125例作为研究组,选取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健康人7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液中维生素B1含量、尿液中维生素B1的含量;使用肺功能仪检测肺功能;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测试抑郁焦虑程度;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右心室内经(RVD)、右心室内经(RAD)、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OPD组血液、尿液中TDP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稳定期患者抑郁分数为(56.3±30.5)分,61例(48.8%)有抑郁情绪,对照组抑郁分数为(41.7±22.3)分,15例(20.8%)有抑郁情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焦虑分数为(65.3±25.1)分,67例(53.6%)有焦虑情绪,对照组焦虑分数为(53.7±24.6)分,19例(26.4%)有焦虑情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按抑郁焦虑程度进行分组,发现抑郁焦虑程度越重,血液、尿液中维生素B1含量越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血液TDP含量、尿液TDP含量与右心功能各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OPD患者体内维生素B1缺乏普遍而且严重,COPD患者抑郁和焦虑发病率显著上升可能与维生素B1缺乏有关。因此,给COPD患者及时补充维生素B1可能改善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长期太极拳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选择CHF患者150例(心功能Ⅱ级),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简称对照组,70例)和太极拳运动康复组(康复组,80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心力衰竭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太极拳康复运动,为期6个月。两组患者于入组时及6个月期满时分别测试心功能级别、生活质量评分、6 min步行距离(6 M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康复组在心功能分级、生活质量评分[(45.4±12.2)分∶(32.6±14.5)分]、6 MWT[(461±102)m∶(554±94)m]、LVEF[(39.62±7.28)%∶(48.63±9.37)%]、LVEDd[(65.3±8.1)mm∶(60.7±6.5)mm]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太极拳运动能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52例老年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接受为期12 w的综合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腹膜透析专科护理.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的焦虑得分在第12 w[(35.80±7.31)vs (49.48 ±6.74),P<0.01]、第24 w[(39.56±6.87) vs (49.48±6.74),P<0.01];抑郁得分在第12w[(17.52±5.12)vs(22.12±6.46),P<0.01]、第24w[(18.92±5.54)vs(22.12±6.46),P<0.01]降低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生活质量之情感状态得分在第12w[(69.60±15.43) vs (64.00±17.44),P<0.01]、第24w[(69.20±15.43) vs (64.00±17.44),P<0.01];肾病负担得分在第12w[(27.48±10.85)vs(19.00±9.11),P<0.01]、第24w[(24.23±8.74)vs(19.00±9.11),P<0.01];睡眠得分在第12w[(57.20±13.58) vs (49.00± 18.48),P<0.01]、第24 w[(55.90±13.63) vs (49.00±18.48),P<0.01]提高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咨询师参与指导的综合心理干预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式,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肺栓塞患者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诊断160例老年肺栓塞疾病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两组老年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以及抗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在药物治疗期间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抑郁状态、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 HAMD量表评定对比,观察组第2周、第4周、第6周评分分别为29.16±3.56,16.35±2.63,5.46±2.23,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心理护理干预可使患者抑郁状况显著减轻。SF-36评分对比,观察组生理机能90.45±4.18,生理职能61.21±22.21,躯体疼痛77.31±8.11,一般健康状况58.34±8.91,精力66.21±12.31,精神健康71.12±8.13,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老年肺栓塞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率高出23.75%。说明相对于传统护理方法,患者更加喜欢心理护理干预。P〈0.05。结论 老年肺栓塞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让患者建立自信,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对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应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Jalowies应对方式量表、简易健康调查量表(SF-36)对85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及85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调查,分析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量分别为(18.62±4.36)分、(9.47±3.25)分、(5.12±1.98)分,低于对照组的(24.12±5.39)分、(6.69±2.87)分、(8.32±2.14)分,而客观支持(35.12±6.98)分,则高于对照组的(39.62±5.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姑息、逃避、宿命、依靠自我分别为(2.32±0.87)分、(2.42±0.92)分、(2.62±0.36)分、(2.47±0.92)分,高于对照组的(0.52±0.21)分、(0.37±0.18)分、(0.29±0.12)分、(0.31±0.11)分,而乐观、面对、寻求支持、情感宣泄评分分别为(0.48±0.12)分、(0.58±0.11)分、(0.62±0.14)分、(0.47±0.15)分,低于对照组的(2.58±1.21)分、(2.48±0.98)分、(2.38±1.02)分、(2.52±1.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SF-36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得知,冠心病患者SF-36总评分与社会支持总量、支持利用度、应付方式中的乐观、面对呈正相关(P<0.05),而与应付方式中的逃避、宿命呈负相关(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可知,应对方式中的逃避、宿命是影响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的独立危险因子,而社会支持总量、应对方式中的乐观是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的保护因子.结论 冠心病患者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与其生存质量具有密切的关系.护理人员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可提高其社会支持水平,促进患者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将有利于提高冠心病患者生存质?  相似文献   

17.
探讨心理干预对军校新学员军训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180例军校新学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各90例。干预组除常规军训外另进行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于军训开始前和军训后对两组学员进行心理状态评价。结果:两组军训开始前除精神病性指标外,SCL-90评分各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军训1个月后,心理干预组SCL-90量表各项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心理干预组躯体化[(1.21±0.49)分比(0.45±0.67)分]、强迫症状[(2.01±0.37)分比(0.68±0.34)分]、人际关系[(1.77±0.47)分比(1.12±0.52)分]、抑郁[(1.53±0.38)分比(0.90±0.47)分]、焦虑[(0.88±0.34)分比(0.66±0.41)分]、敌对[(1.01±0.33)分比(0.70±0.63)分]、恐惧[(1.29±0.36)分比(0.43±0.39)分]、偏执[(0.89±0.74)分比(0.55±0.47)分]和精神病性[(1.73±0.59)分比(1.07±0.54)分]分值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减轻军校新生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与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7例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经两周停药"冲洗期"后被随机分到硝苯地平组(43例,口服10mg,1次/8h)或左旋氨氯地平组(44例,口服5mg,1次/d),疗程共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记录血压和填写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83.7%∶86.4%,P0.05)。左旋氨氯地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硝苯地平组低(11.4%∶27.9%,P0.05)。服药3个月后左旋氨氯地平组在躯体症状[(16.9±4.2)分∶(10.8±3.2)分]、精神愉快感[(16.7±3.2)分∶(12.3±4.1)分]、情感状态[(15.6±4.8)分∶(5.6±4.8)分]及生活满意度[(13.9±3.6)分∶(8.9±3.2)分]方面明显高于服药前(P0.05)。硝苯地平组在躯体症状[(16.2±5.1)分∶(11.1±2.9)分]、精神愉快感[(15.9±4.3)分∶(12.6±3.8)分]方面明显高于服药前(P0.05)。左旋氨氯地平组在情感状态及生活满意度方面明显高于硝苯地平组(P0.05)。结论:硝苯地平及左旋氨氯地平降压治疗安全有效,均可改善患者的活质量。但左旋氨氯地平疗效更佳,是一种理想的,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19.
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亚型上腹痛综合征(EPS)临床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对EPS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选取2012年3~9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EPS患者58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服用埃索美拉唑40 mg qd,治疗组服用埃索美拉唑40 mg qd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1片bid,疗程均为8周,分别于入组、治疗第4周末和第8周末评估患者的症状、情绪状态以及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EPS症状评分、焦虑、抑郁程度和睡眠质量均较基线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第8周末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3.9%对63.0%,P=0.02)。治疗第4周末和第8周末,治疗组EPS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8.13±2.80对10.00±3.03,P=0.00;5.23±1.61对8.26±2.05,P=0.00),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睡眠质量无明显差异。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EPS的疗效优于单用埃索美拉唑,可同时伴有情绪状态和睡眠质世的改善;联合治疗的疗效可能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改善情绪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20.
康复运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运动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干预组进行康复运动,分别于入院时和治疗6周后对两组患者血浆脑钠素(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生活质量和6min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进行测定。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浆BNP水平,LVEF,6min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6周后康复运动组血浆BNP水平明显降低[(525.3±114.2)pg/ml:(423.2±113.5)pg/ml].LVEF明显升高[(43.86±10.21)%:(48.37±9.48)%].生活质量明显提高[(51.8±18.6):(34.7±15.6)]和6min步行距离显著增加[(312.63±48.23)m:(482.52±56.34)m],(P均〈0.05)。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康复运动,能降低血浆BNP水平,改善心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