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静脉输液中的微粒污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而输液微粒是指在输液过程中进入人体内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尚未引起普遍关注,笔者对有关微粒污染问题做了以下认识和分析,希望引起广大护理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在输液时带入的微粒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已众所周知。对此,人们采用了多种方法控制进入人体的微粒数量。现在使用的终端滤器对阻止微粒进入人体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近年来,终端滤器对各种大小微粒滤过功能差异性,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些终端滤器对微粒滤过的不安全性,也提示大家要在输液的制备、使用过程中,仍应尽量避免微粒污染。为此笔者对在输液配制中不同的穿刺情况进行调查,现将不同的穿刺次数、不同型号的注射针头穿刺与微粒污染程度相关性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影响输液微粒污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慧  姚冰  耿傲蕾  李岚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6):1105-1106
目的分析引起临床输液微粒污染的各种相关因素,制定预防措施,以达到预防或减少输液中微粒污染。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分析影响输液微粒污染的各种影响因素。结果临床使用过程引起输液微粒污染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药物因素、pH值、输液溶媒选择及贮存保管不当、操作因素、输液因素、输液器具、环境及空气微粒污染等。针对引起输液微粒污染的各种途径,可制定微粒污染的预防措施。结论输液微粒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是引起临床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可引起血管栓塞、静脉炎、肺肉肿、血小板减少、过敏反应,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方法,在抢救和治疗病人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输液中的微粒污染十分严重,微粒随药液进入人体,会不同程度的造成血管栓塞、静脉炎、热源反应、过敏反应等,具有潜在、持久、较大的危害。因此,静脉用药微粒控制受到医务人员广泛重视。输液微粒的污染主要来源于注射针剂、输液针具的生产过程及临床操作过程,而这些微粒大多是在配液过程中抽加药液不当而带入的。因此,临床配液中正确的操作方法,对于防止或减少微粒污染也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旨在总结和分析临床输液工作中出现的输液微粒对人体的危害情况,以及如何护理与预防.方法:对临床输液过程中输液微粒的危害及护理与预防情况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微粒越大,数量越多,对人体危害越大.结论:提高输液质量,必须把好药物关、器具关、操作技术关和环境空气净化等各个环节,使进入人体的微粒降低到最低限度,以减少对机体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最大限度的将在配药过程中产生的微粒截流在输液袋外,从而减少输液微粒污染,预防因微粒污染造成的输液不良反应.方法:在现有一次性输液袋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带有过滤器的单向加药管道,由一个过滤器、一个心脏瓣膜式单向活瓣、一个针座和一个与针座相连接的活塞帽组成,将在配药过程中产生的不溶微粒截留在输液袋外,有效预防因微粒污染.结果:在加药过程中,药物先经过滤器过滤然后再进入输液袋,将配药过程中产生的微粒截留在过滤器外侧,从而减少输液袋内药液的污染.结论:该方法有效控制输液微粒污染,避免在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同时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伤害,提高输液治疗质量,避免了因微粒污染输液不良反应,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微粒污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普遍引起人们的关注 ,微粒进入人体可引起静脉炎、肺部肉芽肿、血栓形成等 ,甚至危及生命 ,输液操作中如安瓿割锯、配伍加药、针头穿刺胶塞、穿刺针头斜面滞留空气污染均可引起微粒污染 ,操作中如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可使微粒污染降至最低程度。1 微粒污染的来源1 1 输液器具造成的微粒污染 :加药用的注射器 ,由于针栓与针背的摩擦作用 ,表面可脱落大量的玻璃微粒 ,可随药液进入输液瓶内 ,造成输液液体微粒污染。《健康报》1 996年 7月 3 1日报道 ,西安市场一次性注射器有 3 5 %不合格 ,即使一次性输液器…  相似文献   

8.
输液中微粒污染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措施 ,但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污染较为严重 ,造成血管栓塞、静脉炎、肺肉芽肿、血小板减少、过敏反应、热原反应等 ,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 ,近年来 ,由于不溶性微粒引起的微粒污染反应 [1 ]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根据临床工作实践及有关文献资料 ,分析引起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污染的诸多因素 ,以期更好地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1 影响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污染的因素1 .1 药物因素1 .1 .1 液体本身因素药液在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及出厂前未经严格把关 ,达不到《中国药典》规定的微粒标准。1 .1 .2 输液中加入药物致微…  相似文献   

9.
吴淑红  储霞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7):157-157,177
静脉输液是我国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手段,但输波中不溶性微粒污染较为严重,并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本人通过临床实践及有关文献研究,对影响输液微粒污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减少措施以达到预防输液微粒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简述微粒的种类及对人体的危害,分析由护理操作引起输液微粒污染的原因,并制定出一系列预防对策,以达到预防或减少输液中微粒污染.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临床护理经验,分析引起微粒污染的各种因素.结果:从相关因素着手,提出具体的防范措施.结论:输液微粒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是严重而持久的,全社会应高度重视,有关部门进一步预防和杜绝微粒产生,维护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11.
最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对于输液微粒引起的危害予以许多报道。输液微粒是指存在于液体中的非故意加入的可游动的不溶性的外源物质以及可溶而未溶的药物。它大量注入人体可产生严重的机体损害 ,如静脉炎、肺部肉芽肿、血栓形成或血管栓塞等 ,甚至危及生命。因此 ,静脉用药微粒控制受到医务人员广泛重视。输液微粒的污染主要来源于注射针剂、输液针具的生产过程及临床操作过程。现在输液器末端加了终端滤过器后 ,极大地减少了输液的微粒污染 ,有人将终端滤过器置于 5 0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发来 ,10 0个滤器中有 12个发现橡胶微粒 ,4个类玻璃微粒 ,…  相似文献   

12.
静脉滴注药物中不溶性微粒的考察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调研不同厂家、规格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基本情况;定量研究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与普通病房复配的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数量的差异;观察输液器对不溶性微粒的截留作用。方法采用光阻法对输液及在不同环境下配置的复配液进行微粒测定。结果不同厂家输液微粒存在显著性差异;在静脉药物中心内复配的药物微粒数较病房配置的明显减少;经过输液器后所有输液及复配液均符合中国药典关于>100 mL输液不溶性微粒质量标准。结论注射剂及大容量输液的质量、后期复配的环境、操作都是决定输液中微粒的重要因素。输液器是防止输液微粒进入人体的最后一道防线,其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杜云 《内蒙古中医药》2014,(21):145-145
在进行疾病治疗以及病人的抢救工作时,静脉输液是一种有效的医治措施。静脉输液在临床医学上被广泛应用的同时,也使其成为微粒进入人体的主要方式。微粒在医学上一般是指那些存在于输入静脉输入液中不能被溶解的外来物质或者药物,这种微粒是无意加入的并且可以游动,其对人体具有一定的危害性。本文就输液微粒在静脉输液中对人体的危害和相应的防范措施作了相应的概述。  相似文献   

14.
蔡荣  徐俊  马正新  王博  梁明金 《中国药学杂志》2012,47(18):1521-1521
 静脉输液因直接进入人体的循环系统,不经过任何生物屏障,因此输液产品的质量及输液方式将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及病人用药安全。传统玻璃瓶输液容器化学性质稳定,与药物的相容性良好,但目前输液方式多为半开放式,输注时存在回流空气污染,在穿刺时脱落的胶屑形成的不溶性微粒可能会阻塞人体微循环。而非聚氧乙烯(PVC)全密闭输液软袋能耐受高温灭菌,透性气和透水性极低,适合输液的长期保存,且不含任何增塑剂,且在输注过程中与人体血管形成一个完全的密闭的通路,隔绝了液体与空气的接触,避免了可能的污染,从而提高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15.
配液与输液液体微粒污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输液时带入的微粒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已众所周知.对此,人们采用了多种方法控制进入人体的微粒数量.现在使用的终端滤器对阻止微粒进入人体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近年来,终端滤器对各种大小微粒滤过功能差异性,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对微粒的种类,微粒的来源,微粒对人体的危害,如何预防微粒污染几个问题加以综述,提出输液微粒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是严重而持久的,要切实加强防范措施,维护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17.
静脉输液的变革及对发展的建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静脉输液是一种不经任何生物屏障,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独特给药方式.临床已证实了输液热源反应的存在;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或异物、纤毛等输注后产生肉芽肿,栓塞或脉管炎等.为保证临床病人使用上安全、有效的输液,药学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工作,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改进包装材料和工艺过程,提高输液质量.近20年来,在我国输液剂的生产、使用、管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某种意义上讲,可说是一场变革.  相似文献   

18.
<正>静脉输液是临床普通应用的治疗方法,但静脉输液对人体也可产生不容忽视的不良反应。由于液体配伍、操作、观察等环节的问题,许多不良反应时有发生。现简要归纳如下,愿与同道探讨。1输液药物的配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大量新药开发应用,在原有配伍禁忌表没有记载,配伍禁忌只能在临床用药过程中摸索。有些药物配伍虽然没有发生浑浊、沉淀,但其内部因pH值改变或药物相互作用已发生分离、聚合,不仅降低疗效,而且可产生毒性并成为致热原。联合用药增多。一瓶液体内加药有时可达4~6种,除配伍禁忌外,加药时反复穿刺瓶塞,橡胶微粒进入液体,造成污染。在配伍过程中注射器多次使用,反复抽吸易造成针头、针栓的  相似文献   

19.
静脉输液微粒的来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静脉滴注液体中存在多种并非故意加入的、可运动的、不溶性的外源性物质,这些直径在1~50μm,不能被机体代谢的异物统称为微粒。主要包括:尘埃、碳墨、橡胶屑、玻璃颗粒或碎片、纤维以及药物结晶等。临床研究已证实,输液中的微粒对患者可造成肺肉芽肿、血栓、静脉炎、热原样反应及阻塞微小血管等严重危害,输液过程中的微粒污染问题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就静脉输液微粒的来源及预防介绍如下。1输液微粒的来源1.1输液器具引起的微粒:目前,临床使用的输液器具有:输液乳胶管、输血用塑料管、一次性输液塑料管,在使用中都…  相似文献   

20.
输液微粒是指注射液中流动的不溶性物质。输入含有大量不溶性微粒的液体,可造成血管栓塞、梗死,水肿,炎症,血栓,肉芽肿,热源反应,过敏反应静脉炎等。现就输液微粒污染原因及预防对策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