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医院SAN数据存储和远程容灾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雁 《现代医院》2007,7(2):143-145
本文着重探讨医院SAN存储系统和远程容灾系统的实现方案,介绍了医院存储系统实现的具体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SAN(存储区域网络)架构的数据存储系统,确保医院信息系统(HIS)安全稳定运行。方法针对HIS对网络存储新的发展需求,配置双存储磁盘阵列柜,采用服务器双机集群方式,构建SAN架构的数据存储系统;设计基于虚拟带库对医院两类不同应用数据库(SQLSERVER 2005、ORACLE10G)的容灾恢复系统。结果设计方案的实施达到了数据安全存储和应用容灾的效果,确保医院的各种信息应用安全高效。结论该架构提高了HIS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建立医院信息系统(HIS)核心业务系统应用级别的容灾架构与模式。方法:从容灾相关概念与技术指标、容灾的目标与分类、容灾规范、容灾技术与关键技术分析以及容灾系统建设方案与选择入手,通过容灾技术与容灾系统的深入研究,从低级到高级设计出多种医院信息系统容灾架构与模式。结果:选择适合的容灾模式,可以达到容灾应用要求,做到数据0丢失、服务0中断、业务0间断。结论:一地两中心的"2+2"模式在现实中具有实现成本低、容灾级别高、实用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医院数据灾难恢复是医院业务连续性计划的一部分,其中最为关键是建立医院数据容灾系统和数据备份,如何实现各系统紧密配合的一体化医疗信息系统,以及医院信息系统的容灾建设将成为各医院信息中心的重点。本文就医院信息系统容灾与数据备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信息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高性能的容灾备份系统及相关技术将为医院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保障.文章介绍了数据容灾的慨念、分类、等级、技术指标,分析讨论了该院构建容灾系统的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基于医院HIS的应用级容灾中心架构,确保医院信息、数据服务不间断。方法:基于存储级数据镜像复制,在容灾存储上架设医院各类应用的容灾服务器,并根据实际运行环境定制不同应用的容灾与恢复机制,整体上形成应用级容灾架构。结果:能满足异地数据容灾要求并可实现HIS各项服务功能不间断运行。结论:该容灾架构搭建方式简单易行,是具有实用价值的医院信息容灾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详细介绍了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级容灾体系的建设和实施过程。为确保我院医院信息系统(HIS)业务正常运行,并保证其在发生灾难时也能在短时间恢复业务正常,我院在计算机房进行应用级容灾系统建设,系统部署包括3部分:业务系统端部署、容灾系统端部署和WEB管理端部署。  相似文献   

8.
医院信息系统容灾技术浅谈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提高医院信息系统数据的容灾抗灾能力,保障医院数据安全。方法:针对数据容灾相关技术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各种容灾技术均有相应的优缺点,实现应用级别的容灾应全面考量,选择最优方案。结论:只有建立应用容灾才能解决数据安全,保障医院业务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9.
医院信息系统容灾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设计一套针对医院信息系统的容灾方案。方法:采用冗余备份技术、双机热备技术、集群和负载均衡技术,来实现医院信息系统的数据容灾和应用容灾。结果:设计方案达到了数据容灾和应用容灾的效果,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业务的连续性。结论: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医疗信息化发展迅猛,各种医用信息系统相继上线。各种患者的病历、病理、检验和检查都由传统的纸质或胶片报告,统一变成了数字化信息。随之而来的是数据量不断增多,所储存的数据也变得极其重要。所以,现今医用数据的备份和容灾已经成为了医疗机构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备份和容灾也就成为医疗信息化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建立完善的备份和容灾方案是势在必行。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在医疗机构内,存储系统的容灾备份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领域的应用,分析了PACS系统对存储的需求。并利用SAN,NAS,RAID1,RAID5几种不同的技术,设计并实施了医院的存储方案,实现大容量、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医学影像存储。  相似文献   

12.
基于统一网络存储的医院数据中心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统一医院数据存储平台。方法:通过数据存储的升级,建立以FC SAN为核心,同时使用包括IP SAN、NAS的数据存储和备份系统,集成所有医院信息系统的数据集中服务。结果:建立了一个稳定可靠、系统先进、易于扩展、易于管理维护以及综合投入成本合理的统一存储系统。结论:有效保证了医院对数据存储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基于SAN架构的医院网络数据存储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构建安全可靠的医院网络数据存储系统。方法:针对医院信息系统对网络存储新的发展需求,通过对目前网络存储技术的分析,采用服务器双机集群方式,配置4台中间层服务器和双存储磁盘阵列柜,构建SAN架构的网络数据存储系统。结果:提高了医院数据的安全性、可用性、可扩充性,确保医院的各种应用能安全高效地运行,为医院业务的扩展提供数据保障。结论:SAN存储架构是新时期最新存储技术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提出医院物流中心建设的总体规划及需要的基础设施配置,以信息系统为基础,从供应商准入的资质要求、仓储质量、仓储活动、仓储物品结构比例、仓储费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物流管理成本的项目.以绩效评价的方法改进工作。指出:一体化管理医院物流中心,控制物品的准入,科学管理仓储物品,分析、评价、调整各项管理指标是保证产品质量,降低库量,减少仓储损耗,控制成本,提高医院管理效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网络存储方案在医疗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现代化的社会以信息数字化为主要特征,信息量的剧增使其对存储的需求变得非常重要和急迫,从而也对存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信息化的进程同样如此,采用先进、适用且可靠的存储系统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一种简化的放射治疗数据管理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简化的放射治疗数据管理方案,以达到保证临床数据安全、提高数据管理效率、节约开支三个目标。材料与方法:采用HP-MSA2000磁盘阵列管理设备结合高性价比的750GBSATA硬盘以构成整个放射治疗科的数据存储服务器,然后采用下述以DOS批处理实现的策略来保证数据安全以及高效率的数据管理:(1)用每年全备份+每月增量备份+每工作日增量备份的策略将所有临床在用数据备份到数据存储服务器;(2)自动搜索临床暂时不用的数据并将其打包、上传到数据存储服务器,确认上传成功后删除本地数据以释放硬盘空间;(3)数据存储服务器上安装FTP服务器软件接收上传数据。按各个存储卷上的可用硬盘空间信息来分配接收到的数据以实现自动空间管理。结果:自动数据备份保证了所有临床数据安全,自动的数据打包、归档有效提高了数据管理效率,高性价比的磁盘阵列极大了节约了开支。结论:我们所构建的系统可以实现放射治疗中保证临床数据安全、提高数据管理效率、节约开支的综合效果,该方案可以作为相关行业工作人员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改进“军卫一号”中ORACLE数据库存储特性以及简化数据存储管理。方法:利用ORACLE10G提供的自动存储管理特性,首先升级“军卫一号”中的ORACLE数据库到ORACLE10G,接着迁移升级后的ORACLE数据库到ORACLE的自动存储管理系统,并对ORACLE的自动存储管理系统进行各种测试。结果:测试的结果表明,运用ORACLE10G的自动存储管理系统自动化了许多数据存储管理,如自动磁盘条带、自动数据文件镜像、自动磁盘负载平衡,大大简化了ORACLE数据库的存储管理。结论:该方法简单、易用、节省成本,对即将升级到oracle10G或已经升级到oracle10G的医院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PACS和远程放射学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PACS开发中涉及的网络选型、长期存储媒质选择、数据安全、显示系统以及PACS资源利用等问题发表了个人的看法。认为:ATM网仍是首选的主干网、长期存储可选磁带库;显示应注意图像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图像传输的安全性和利用PACS资源进行数据挖掘等问题已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9.
针对便携式医疗监护的需求,以高集成度、低功耗的PIC18F27J13单片机为内核,通过SPI总线与Micro-SD卡进行通讯,对采集到的心电数据进行实时存储,并通过上位机软件显示,方便医生在电脑上对心电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以实现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功耗极低,通过单节3.6V锂亚电池供电,可以实现15天以上心电数据的连续采集、存储。体表贴附式电极避免了植入式的痛苦和风险,尺寸小,方便病人长期佩戴。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T)是现代医学影像学中重要的临床诊断工具,它可以直接向医生提供患者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及病理变化。现代CT的发展方向是更快的扫描时间和更好的图像质量,从而对数据存储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对比研究了目前数据存储系统的存在问题和解决速度瓶颈的可行性方案,提出了独立硬盘存储系统的设计思路。然后通过研究IDE硬盘的工作原理和模式,采用可编程控制器和VHDL实现高速数据存储系统设计。本文研究的高速数据存储系统,不通过计算机系统实现对数据的直接存储和读取,避免了对成像系统资源的占用。同时本高速数据存储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可以满足未来系统发展对带宽的不断需要。通过实验验证,本文设计的高速数据存储系统实现了大容量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存储,速度稳定达到160MB/s,通过扩展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性能,完全满足了螺旋CT系统对数据存储功能和速度方面的要求。上述成果在实际CT系统中的成功试用,表明了本文研发结果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