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静脉输液后护士拔针按压方法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100例输液患者分为对照组(棉签按压法)、实验组(输液贴+拇指按压法)。观察两纽患者输液完毕后局部疼痛、回血及淤血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局部疼痛、回血及淤血率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实验组的局部疼痛、回血及淤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时保护静脉、提高护士再次穿刺的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操作改良方法,确保老年患者输液顺利,提高穿刺成功率,防止漏液.方法 从869例住院的老年患者中抽取8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0例,用改良方法进行静脉输液,对照组400例,应用常规方法进行静脉输液,两组做对照,观察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漏液率.结果 实验组穿刺成功率为99.5%,高于对照组的93.5%:实验组漏液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改良法为老年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提高了穿刺成功率,起到了很好的血管保护作用,避免了药液的浪费.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探讨沟通技巧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对其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在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为小儿进行输液的案例,从中抽取80例对其分析,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小儿在输液过程中为其进行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在为小儿输液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与其沟通的技巧,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分析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静脉输液时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实验组患者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依从性,实验组患者治疗比对照组更顺利。结论在为小儿进行静脉输液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沟通技巧可以促进小儿在输液的时候,护理人员有效的进行穿刺,提高护理人员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技巧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门诊输液治疗的100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门诊常规输液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利用护患沟通技巧,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重复静脉穿刺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及重复穿刺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输液护理过程中采用护患沟通技巧,不仅能降低重复静脉穿刺率,还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操作改良方法,确保老年患者输液顺利,提高穿刺成功率,防止漏液。方法从869例住院的老年患者中抽取8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0例,用改良方法进行静脉输液,对照组400例,应用常规方法进行静脉输液,两组做对照,观察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漏液率。结果实验组穿刺成功率为99.5,高于对照组的93.5;实验组漏液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改良法为老年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提高了穿刺成功率,起到了很好的血管保护作用,避免了药液的浪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改良后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与传统方法对皮下瘀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300例需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50例,采用保留输液贴加纵行棉枝联合按压法,按压时间为4 min;对照组150例,纵行棉枝直接按压针眼,时间同实验组.结果 实验组出血、皮下瘀血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保留输液贴加纵行棉枝联合按压法能有效降低患者皮下瘀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门诊儿童静脉输液依从性的影响,提高患儿静脉输液依从性。方法将我院120例住院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静脉输液时进行适当的优质护理,对照组仅按常规的输液操作进行。最后调查两组患儿静脉输液时的疼痛程度、依从性和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并作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患儿疼痛程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儿的依从性、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以使患儿依从性提高,有助于提高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经数字随机方式将100例行静脉输液的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患儿(50例)采用常规方式进行输液,实验组患儿(50例)则在静脉输液期间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护理效果.结果:在FLACC评分、Wang-Baker评分方面,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输液依从性方面,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让患者的疼痛反应显著降低,让一次穿刺成功率和输液依从性显著提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找静脉输液拔针后止血不需手按压,且取材方便,成本低的方法。方法将门诊连续输液两天以上的病人做为试验对象,第一天输液拔针后采用常规法,作为对照组;第二天输液拔针后采用棉签加输液贴,又称输液贴法,作为观察组。结果两组病人针眼出血,淤血次数,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结论止血贴法优于常规法,是一种护士操作很方便,患者使用很满意的静脉拔针按压法,值得临床尽早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方位护理干预对急诊留观室静脉输液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留观室静脉输液患者498例2018-06~2019-02),依据建档顺序分为研究组(n=249)与对照组(n=249)。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基础上研究组采取全方位护理。统计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穿刺部位感染、红肿、疼痛)发生率、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工作满意度97.99%(244/249)高于对照组93.17%(232/249)(P0.05)。结论:采取全方位护理对急诊留观室静脉输液患者实施干预,可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且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次性多功能上肢加压止血器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按压穿刺点的止血效果。方法:在B超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多功能上肢加压止血器法,对照组采用弹力绷带法。比较2组患者的渗血程度和24h换药次数。结果:2组患者渗血程度和24h换药次数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一次性多功能上肢加压止血器加压止血能收到较好的止血效果,缓解患者痛苦,降低经济费用,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设计一种一次性上肢加压止血器,应用于上肢外伤后止血及前臂动静脉穿刺后加压止血。方法:由固定带与空气球连接而成,固定带中间为透明可视的充气气囊;气囊下方为压力指示卡,指示卡标注为黄、绿、红三色带,分别代表不同的压力区问。结果:该止血器具有体积小、易携带、压力恒定、成本低、操作简单的特点,止血效果明显且并发症少.结论:适用于战伤、院前急救、前臂动静脉采血等方面,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战地简易局部气囊气压式止血带在未来战争中,伤员四肢损伤出血现场急救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利用一次性输液袋包扎在三角巾底部替代止血带气囊和固定带,接上血压计打气球和压力表以及肝素帽,打气加压并且控制在上肢24kPa(180mmHg)、下肢26.67kPa(200mmHg)的压力。结果:该可控简易气囊加压止血带操作简便,压力调节灵活,体积小携带方便,价格低廉,止血效果艮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靠。结论:该止血带简单易用,可以提高伤员自救和互救,降低休克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难治性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患者行宫腔COOK球囊放置治疗失败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治疗的难治性PPH产妇107例,皆实施宫腔置COOK球囊压迫术治疗,以是否止血成功分为两组:成功组(89例)和失败组(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用动脉封堵止血贴止血与传统人工压迫止血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00例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人工压迫止血方法,观察组采用动脉封堵止血贴止血。观察两组术后止血时间、病人制动时间及常见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下肢制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局部并发症两组无差异。结论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应用动脉封堵止血贴止血,止血操作和病人制动时间明显缩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止血带环套子宫下段暂时性压迫止血,在凶险型前置胎盘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某市妇幼保健院因凶险型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的患者共46例,其中23例患者术中采用止血带为观察组,另23例未采用止血带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在出血量、血色素变化、子宫切除率、手术时间、感染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手术中止血带环套子宫下段暂时性压迫止血,能明显为手术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明显减少产后出血量、子宫切除率及感染率,术后血色素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暂时性环扎在中央型前置胎盘术中出血处理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绵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中央型前置胎盘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止血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止血治疗,观察组产妇在剥离胎盘前及子宫局部处理或全切除前,迅速使用一次性硅胶尿管环扎子宫下段阻断子宫体血液供应,在子宫体血运阻断后进行常规止血操作,术后放开环扎尿管恢复子宫血供(排除子宫已切除患者),比较两组产妇治疗效果及临床结局。结果两组产妇干预前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用量、术中总出血量、总输血量、子宫切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均为100%;两组患者子宫坏死、切口感染、宫腔积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下段暂时性环扎术治疗前置胎盘分娩术中出血患者,止血效果较好,能迅速降低术中出血量,有效减少患者药物应用及输血量,止血成功率较高,同时子宫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应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次性多功能上肢加压止血器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前臂采血中的应用。方法:选择40例DIC患者,分别于左右两侧各采集动脉血标本1次,其中左侧采血为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方法用棉签按压采血点止血;右侧采血为观察组(40例),采用一次性多功能上肢加压止血器止血。观察24h内穿刺部位出现皮下瘀血或穿刺处血肿的情况。结果:2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一次性多功能上肢加压止血器在DIC患者前臂采血中止血效果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严重肝外伤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14年3月在本院诊治的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的25例严重肝外伤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填塞方法将所有患者分成传统纱布填塞组14例和水囊肝周填塞组11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再次出血率、再次手术率和并发症等差异。结果:水囊肝周填塞组的死亡率、再出血率、再手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纱布填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肝外伤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时,自制水囊肝周填塞压迫止血效果显著,操作简单,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止血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