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雪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2):3086-308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护理措施和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07- 2011-07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病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结果 58例AMI患者经治疗和护理,治愈出院42例,13例好转,死亡3例.结论 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医护人员对患者加强观察,精心护理,从而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 选择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8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28例,实施常规护理.对其临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在住院天数、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的临床症状和病情表现,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防治及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2008年9月至2011年4月我院治疗的1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均采用尿激酶溶栓疗法,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另选择同类患者76例作为对照组,行普通护理.比较2组血管再通率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再通率为8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3%.治疗2周后,观察组显效率为82.9%,总有效率为9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9%和80.3%.结论 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救治AMI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对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冠脉再通率,减少再次梗死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救治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重症急性左心衰竭及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20例,所有患者在24h内均使用IABP治疗,并加强护理及监护.结果 所有患者18例有效,2例好转.结论 IABP对治疗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及心源性休克有较好的疗效,护理中要求护理人员加强病情观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可有效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是威胁老年患者生命的常见危重急症,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死率高.因此,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耐心细致的观察,加强身心整体护理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本文就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桂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9):7200-7200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方法观察并总结分析2009-01-2010-01住院治疗的6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结果除1例死亡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死率极高,只有采取科学规范的护理措施才能减少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做好患者病情观察、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结果:治愈15例,占53.6%;好转11例,占39.3%;死亡2例,占7.1%。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行尿激酶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EBN。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再通率、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溶栓再通率、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早期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EBN,对预防心绞痛等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溶栓再通率、病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我院2007年2月至2010年2月对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并探讨其临床护理措施.结果 3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中,治愈25例,抢救成功率达78.13%.结论 加强病情观察及基础护理工作,可有效的预防和纠正MODS,减少MODS的发生,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语言沟通对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8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非语言沟通,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心绞痛发作次数、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语言沟通可改善心肌梗死患者负性心理的身心症状,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降低病死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及时有效抢救,严密观察病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治愈出院40例,占97.5%;死亡2例,占2.5%.结论 正确的护理是预防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9月我院接诊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院前急诊护理中采取个性化护理;选择2010年9月~2011年8月接诊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院前急诊护理中采取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和入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救诊断率、转运成功率和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应用效果明显,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刘爽  谢丹  张晓启 《护理学报》2012,19(8):50-51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为制定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52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组)和52例非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的病史、临床表现、并发症及预后之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梗死发作各时段分布较为平均,而对照组有发病高峰;观察组无痛性梗死、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发作的昼夜节律消失,首发症状多样,胸痛不明显,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急性期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急性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入院单双日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对照组44例。两组均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还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急性期主要并发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及死亡原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急性期主要并发症中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对照组急性期住院病死率高于实验组(P<0.05);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心力衰竭,由于心力衰竭而导致对照组患者死亡情况明显多于实验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入院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93例和对照组97例。观察组由急诊人员出车接诊,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照组由家属自行送至医院救治。观察比较两组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发病至抢救时间、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可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郭庆平  原巧灵 《全科护理》2012,(35):3288-3289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谵妄病人的临床特点,并探讨恰当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32例并发谵妄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作为观察组、未发生谵妄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33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的致病危险因素、心肌梗死类型、并发症、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长、病死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谵妄病人的危险因素多、并发症发生率高、心肌梗死范围大、住院时间长、痛死率高,应加强此类病人的护理。  相似文献   

17.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危重,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早期及时治疗可降低病死率,细致精心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我科2007-01-2010-09共收治50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 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将7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按急救护理路径实施抢救.对2组各项抢救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进-出急诊室时间、住院时间、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及病死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急救护理路径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抢救和检查所需的时间,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2010-07-2011-07高淳县人民医院治疗的33例AMI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并观察疗效.结果 33例中4例病情稳定后转院,1例自动出院,6例行介入治疗,余12例均抢救成功并康复出院.结论 有效的护理可使患者身心安逸,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则采用舒适护理,对两组间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明显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缩短。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舒适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能够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舒适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能够使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