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23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分析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的临床及病理因素。乳腺癌术后胸壁局部复发23例,占同期全部乳腺癌手术病例的3.86%,病理学类型多为浸润性导管癌,Ⅲ期患者复发率为13.9%,腋窝淋巴结转移数超过4枚者多发率最高为12.5%,原发灶ER(-)及PR(-)的患者复发多发生于术后第1、2年内,复发后12例2年内死亡。所有病例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2%、66.7%、54.5%。回顾分析结果表明,乳腺癌患者术中应采取措施预防癌残留及种植,术后易复发的高危人群应行规范化的治疗,同时应实施胸壁放疗,可望提高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我院1984年至1994年收治卵巢癌57例,其中卵巢转移癌23例,占42.1%。现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一、年龄及发病时间:年龄34~69岁,平均47.2岁。胃肠道癌、乳腺癌、子宫颈癌术后2年内转移8例,2年以上12例,下腹部包块剖腹所见并经病理活检确诊为其它脏器转移3例。二、临床症状及病变部位:下腹部包块18例,下腹部胀感3例,不规则阴道出血2例。左侧卵巢癌12例,右侧6例,双侧6例。三、原发癌发生率:胃癌39.1%(9/23),回育部癌4.3%(1/23),结肠肝曲癌8.7%(2/23),横结肠癌4.3%(1/23),左半结肠癌8.7%(3/23),乙状…  相似文献   

3.
24例病人中,男性21例,女性3例,大于60岁者22例,小于60岁者2例。腺癌17例(占70.8%);鳞癌6例(占25%);小细胞肺癌1例(占4.2%)。中心型9例(占37.5%);周围型15例(占62.5%)。肺癌合并活动性肺结核24例均为浸润型肺结核,其中3例合并结核性胸膜炎。肺癌诊断同时发现活动性肺结核11例、占45.8%,肺癌术后发现3例、占12.5%,放疗7例,化疗3例,合并应用激素治疗者8例。24例病人中,既往有肺结核史者8例。抗结核治疗,初治者给予ZHRZS(E)/4HRE方案,复治者为3HRZS(E)/gHRE方案。经临床观察及追访,菌阴转…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与肺结核鉴别有时困难,经常遇到肺癌误诊为肺结核的情况,为提高对肺癌的早期诊断水平,作者将本科1989年2月~1997年2月8年间经细胞学或病理证实的62例肺癌误诊为肺结核的病例,就误诊原因加以分析。误诊标准:临床上依据胸片等检查误诊为肺结核并抗痨治疗一个月以上者。临床资料与结果1.一般资料:男46例,女16例,年龄27~74岁。<40岁者11例(占17.7%)。鳞癌32例,小细胞未分化癌21例,腺癌4例,肺泡细胞癌1例,未定型4例。合并活动性肺结核9例,陈旧性肺结核8例,共17例(占27.4%),其中6例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合并原发性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同时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1999 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乳腺癌合并肺癌患者共计94例,经病例筛选后共71例纳入本研究,对纳入研究的双原发性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71例患者中,乳腺癌作为首发癌合并肺癌 63例,肺癌作为首发癌合并乳腺癌 8例,两组患者在乳腺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临床分期、病理类型、ER表达、Ki-67指数、HER-2表达、手术方式及有无放化疗史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乳腺癌首发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优于肺癌首发组(P<0.05)。在同时性双原发性癌 28 例中,6 例患者(21.4%)同时接受乳腺癌及肺癌手术,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术后病情平稳。以乳腺癌作为首发癌的41例异时性双原发性癌中,中位间隔为57.3个月,肺结节平均观察时间为10个月。肺癌临床分期Ⅰ期以下占82.9%,病理类型中93%为腺癌。发现肺结节的早晚与乳腺癌术后复查及随访有关。结论:乳腺癌首发的双原发性癌患者预后较好;同时手术治疗乳腺癌及肺癌是安全可行的;在异时性双原发性癌中,肺癌一般是在乳腺癌术后 5 年内发现的,乳腺癌术后规律及时的随访有助于肺癌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对原发性气管癌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现将我们自1988年~1995年间收治的原发性气管癌11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1例均经病理证实且排除转移性气管癌,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发病年龄37~69岁,40岁以上者9例(占81.8%)。主要症状为:刺激性咳嗽(9例,81.8%)、喘息(8例,72.7%)、呼吸困难(7例,63.6%)、咯血(7例,63.6%)、声嘶(5例,45.4%)、胸痛(3例,27.3%)。主要体征:呼吸音减弱或消失(6例,54.5%)、有罗音及哮鸣音(4例,36.4%)、锁骨上淋巴结肿大(2例,18.2%)。X线表现:本组病例中有5…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1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随着乳腺癌发病率的提高和术后生存期的延长 ,双侧乳腺癌发病率也呈增高趋势。我院 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3月共收治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 13例 ,占同期乳腺癌手术患者的2 .7%。其中 ,同时性 (时间间隔小于 6个月 ) 1例 ,异时性 (间隔大于 6个月 ) 12例。现就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诊断标准、病因、发病率、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1.1 研究对象 本组 13例皆为女性 ,首发癌发病年龄 2 7岁~ 62岁 ,平均 44岁。小于 3 6岁者 3例 ,绝经前 8例 ,绝经后 5例 ,异时性间隔时间最短 12个月 ,最长 2 40个月 ,平均 56个…  相似文献   

8.
基底细胞癌在皮肤恶性肿瘤中相当多见。眼睑皮肤是其好发部位之一。现将我院1993年初至1998年初所诊治的17例眼睑基底细胞癌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10例。年龄最大者sl岁,最小者42岁,平均56岁。全部病例均为单眼发病,右眼9例,左眼8例。病灶位于下睑者9例(约占53%),位于内毗者6例(约占35%),位于上睑者2例(约占12%)。病程最长者19年,最短者1年2个月。平均7年以上。17例全部经病理检验诊断证实为基底细胞癌。癌灶仅限于睑缘小片状浸润者4例;癌组织扩展到眼睑皮肤面积直径大于Icm以上者3例…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和滤泡癌手术后服‘’‘I治疗的疗效较好,现分析我院治疗的35例患者的长期随访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980-1985年收治甲状腺癌术后患者35例,其中男6例,女四例;年龄25-48岁,40岁以下者29例。病理学诊断:乳头状腺癌28例,滤泡癌7例。肿瘤局限于甲状腺内的占sl.4%(18/35),侵及包膜的占40%(14/35),侵及甲状腺以外者占8.6%(3/35)。手术方式:单纯肿瘤切除者4例,左或右叶切除术8例,左或右叶切除加同例颈淋巴结清除术门例。甲状腺全切除术12例。患者术后均作同位素甲状腺显像检查,证实均有甲状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卵管癌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至2009年2月收治的19例原发性输卵管癌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7.6岁。绝经后妇女13例(68.4%)。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依次为盆腔肿块16例(84.2%),腹胀8例(42.1%)、腹痛6例(31.5%)、异常阴道流血3例(15.7%)和阴道排液1例(5.2%)。组织学类型:浆液性腺癌17例(89.4%),恶性苗勒氏混合瘤2例(10.6%)。细胞分化:低分化12例(63.1%),中-低分化4例(21.0%),中-高分化3例(15.7%)。FIFO分期:Ⅰ期2例,Ⅱ期3例,Ⅲ期9例,Ⅳ期2例。结论:原发性输卵管癌恶性程度高、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率低。超声及血CA125有助于原发输卵管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是一种治愈率比较高的恶性肿瘤,十年生存率在50—60%之间,仍有一些患者最终因发转移而死亡。本文统计总结了可手术乳腺癌342例,其中死亡142例,就其影响死亡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讨论降低死亡率的方法。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均为女性,术后随访十年以上,全组随访率96.5%,年龄最小者25岁,最大者87岁。术后复发的首发症状按发生率高低,依次为:肺转移(38.7%)骨转移(26.1%)局部复发(18.7%)肝转移(12.7%)锁上淋巴结转移(4.2%)脑转移(丑.2%),其中门例患者同时有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术后复发时间,5年内…  相似文献   

12.
癌症患者常发生胸腔积液,因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较差。作者应用肿瘤患者的自体胸水TIL治疗癌性胸水2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7例恶性胸水病人,男性16例,女性11例。年龄48-81岁,平均年龄68岁。肺癌伴胸膜转移18例,其中肺腺癌16例,肺鳞癌2例;乳腺癌术后胸膜转移4例;贲门癌术后胸膜转移3例;转移性腺癌1例(未找到原发病灶)。以上病例均经X线、CT、B超和病理检查确诊。治疗方法采集癌性胸水500~1000rnl,并用肝素抗凝(10u/ml)[1],2000rPm离心10分钟,弃上清液,加入内含10%AB血清CM培养液10m…  相似文献   

13.
168例副癌综合征为首发症状肺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以副癌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肺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自1990年1月至2002年11月间收治的168例副癌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肺癌临床资料。结果 ①副癌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肺癌占同期肺癌住院人数的11.8%(168/1426),男女之比为4.25:1。45岁以上138例,占82.1%。有吸烟史者116例,占69.0%。②全组中小细胞肺癌62例(36.9%),非小细胞肺癌102例(60.7%),类癌4例(2.4%)。中央型63例(37.5%),周围型82例(48.8%),弥漫型23例(13.7%)。③本组病例副癌综合征主要有:骨关节病48例(28.6%),恶液质27例(16.1%),肿瘤性发热23例(13.7%),肌无力14例(8.3%),植物神经功能亢进12例(7.1%),小脑皮质变性11例(6.5%),黑棘皮病9例(5.4%),皮肤色素沉着8例(4.8%),皮肌炎7例(4.2%),脑病5例(3.0%),男性乳房发育4例(2.4%)。④首诊误诊率为44.6%(75/168)。⑤首次胸部X线检查阳性检出率达61.9%(104/168),CT检查阳性检出率达78.6%(132/168)。⑥132例接受治疗,其中单纯手术32例,单纯化疗8例,手术 化疔35例,化疗 放疔39例,手术 化疗 放疗18例。本组有8例死亡,17例半途放弃治疗。107例经综合治疗后肺癌病情好转,其中83例副癌综合征好转或消失,18例无变化,6例加重。结论 以副癌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肺癌起病隐匿,易误诊、漏诊。提高临床医生对副癌综合征的认识,对肺癌高危人群出现副癌综合征常规进行胸部X线或CT检查,可降低误诊率,提高肺癌的早期确诊率。  相似文献   

14.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12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女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12例,年龄23~68岁,中位值39.0岁。同时性8例,异时性4例;两癌病理类型不同10例,两癌病理类型相同2例,7例第一癌为导管癌。据本组资料显示,双侧乳腺癌中第一癌以导管癌居多,40岁以下女性患双侧乳腺癌机会大。纤腺囊性增生症亦为双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对一侧乳腺癌术后患者不仅要注意有无复发转移,亦要注意健侧乳腺有无病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卵管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术后治疗.方法:将1994年1月1日~2004年1月1日收治的21例原发性输卵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9%(17/21)的患者为绝经后妇女.原发性输卵管癌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不适(9/21,42.8%)、阴道排液(8/21,38.1%)、不正常阴道流血(3/21,23.8%)、盆腔包块(15/21,71.4%)和腹水征(12/21,57.1%).术前彩超显示盆腔包块18例.术前CA125测定值>35 U/mL占70.6%(12/17).术中见45.5%(10/21)的肿瘤位于右侧输卵管,54.5%(11/21)位于左侧输卵管;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的5例、明显粘连的16例.大网膜有转移结节或成饼状者7例.术后病理显示乳头型6例、乳头腺泡型7例、腺泡髓样型8例.FIGO分期:Ⅰ期2例、Ⅱ期5例、Ⅲ期12例、Ⅳ期2例.21例患者均接受手术及术后化疗.结论:原发性输卵管癌的临床表现不特异、术前诊断率低、预后差,血清CA125可作为原发性输卵管癌的标志物及术后化疗效果的评价指标.术后给予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对患者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6.
肾上腺转移癌28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上腺转移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6月至2005年2月收治的28例。肾上腺转移癌患者的原发疾病、临床表现、诊治及预后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肾上腺转移癌患者的原发肿瘤中肺癌12例(42.9%)、肾癌9例(32.1%)、乳腺癌4例(14.3%)、肝癌3例(10.7%)、结肠癌2例(7.1%)、胃癌和甲状腺癌各1例(各占3.4%)。5例临床表现为腰背部压迫感、胀痛,2例乏力、消瘦。手术切除肾上腺转移癌8例,介入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7例,化疗、放疗共10例,3例放弃治疗。随访22例,随访时间至2007年12月,平均随访时间3年;手术组术后平均生存15.7个月&#177;5.1个月,非手术组平均数生存10.3个月&#177;4.7个月(P〉0.05)。结论:肾上腺是恶性肿瘤转移的好发部位之一,肺癌是最常见的原发肿瘤,肾上腺转移癌大多数无典型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在肾上腺转移癌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外科手术可能延长部分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吡柔比星联合CTX、5-Fu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吡柔比星 (pirarubicen,THP)是新一代半合成的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 ,抗肿瘤谱广。为观察吡柔比星与其他抗肿瘤药联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效果 ,自1998年以来 ,我们采用吡柔比星 (THP)合并 CTX、 5 - Fu(下面简称 CTF)与CMF方案进行临床疗效对比 ,共 6 0例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 0例均为我院经手术、细胞学或病理诊断确诊的乳腺癌患者 ,均为女性患者。年龄 31岁~ 6 8岁 ,平均 4 9岁。其中原发性乳腺癌不能手术者 12例 ,术后转移复发者 4 8例。病理分型 :单纯癌 2 2例 ,浸润性导管癌 16例 ,髓样癌 10例 ,乳头状癌 4…  相似文献   

18.
崔杰 《现代肿瘤医学》1997,5(4):228-229
本文分析了影响乳腺癌根治术和发转移的因素,43例乳腺癌采用根治术,术后^60Co放射治疗,化疗后局部复发7例(16.3%),远处淋巴结转移8例(18.6%),骨转移13例(30%),肺转移12例(285),肝转移12例(28%),胸膜转移6例(14%),手术时临床分期越早,术后复发转移时间越长,腺癌、单纯癌术后复发时间较长,浸润性导管癌、髓样癌术后复发时间较短,腋淋巴结(+)术后复发时间短,绝经前患者术后复发时间较短;据上认为:乳腺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与手术时临床分期、腋淋巴结(+),病理类型及月经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背景与目的:乳腺痛术后局部复发率为5%-20%,合并高危因素者可达34%-40%,其中以胸壁复发最为常见。本文探讨乳腺癌术后胸壁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寻找预防和降低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而无远处转移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占同期全部乳腺癌病例的5.1%,其中23例(59.0%)在手术后2年内复发。T1~T4复发率分别为1.6%、1.9%、9.7%和37.2%,腋窝淋巴结(-)与腋窝淋巴结(+)患者的胸壁复发率分别为1.3%、7.6%,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者复发率高达13.4%,新辅助化疗、术后放疗的患者复发率分别为3.8%、8.7%。明显低于未予相应治疗者。结论: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多、原发灶分期晚、未予恰当辅助治疗者易出现胸壁复发。对乳腺癌术后易复发的高危人群应规范化治疗,新辅助化疗、术后放疗是预防胸壁复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治疗支气管肺癌的中期随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与目的:肺癌的外科治疗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对肺叶切除手术是安全、切实可行的,现已成为国外治疗肺癌的主要手段。但目前国内尚未见关于其与预后的相关报道。本研究主要探讨微创肌肉非损伤性手术(Muscle—Sparing)治疗支气管肺癌的手术安全性、彻底性及临床有效性。方法:2001年至今随访超过1年的150例行Muscle—Sparing手术的支气管肺癌病例,其中男性113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64.61岁。病理类型:鳞癌63例,腺癌66例,小细胞癌9例,腺鳞癌6例,大细胞癌3例,粘液表皮样癌1例,肉瘤样癌1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病理分期:ⅠA期18例,ⅠB期54例,ⅡA期4例,ⅡB期17例,ⅢA期46例,ⅢB期7例,Ⅳ期4例。手术方式:右侧肺叶切除者76例,右全肺切除者10例,左侧肺叶切除者52例,左全肺切除者12例。术中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清扫,平均清扫淋巴结6.6组(包括第2组至第11组)。这150例患者随访了12~58个月,平均随访18.6个月。结果:术后支气管切缘阳性者12例,手术后需输血者5例,有4例患者出现乳糜胸,3例发生皮下积液。围术期死亡率为1.3%。术后1年总的生存率为78%,术后3年总的生存率为62%。结论: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与传统的胸部后外侧切口开胸手术比较,具有一定优势。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操作简单,手术视野充分,几乎可以完成所有的肺癌切除手术,可以作为肺癌手术的常规术式。而且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的中期随访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