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0例不同病理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的喉鳞癌组织、癌旁组织及10例喉乳头状瘤、7例正常喉黏膜中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的表达。结果喉癌组织iNOSmRNA阳性表达率为85.00%,较对照组癌旁组织(20.00%)、良性肿瘤组(40.00%)、正常人组(0/7)明显增高(P<0.0001,P<0.005,P<0.0001),有淋巴结转移组(19/19)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71.42%)(P<0.05),iNOSmRNA阳性表达与肿瘤原发部位及T分级无关,与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结论喉癌组织中存在iNOS,它可能通过合成一氧化氮(NO)在分子水平参与了喉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在喉癌喉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检测 4 0例喉癌及 12例喉咽癌 (喉癌喉咽癌组 )、5 0例癌旁组织 (癌旁组 )、12例良性肿瘤 (良性肿瘤组 )及 7例正常喉黏膜 (正常喉黏膜组 )组织中iNOSmRNA的表达。结果 :喉癌喉咽癌组阳性表达率为 78.85 % ,与正常喉黏膜组 (0 % )和癌旁组 (2 0 .0 0 % )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 ;与良性肿瘤组 (4 1.6 7% )比较 ,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组 (95 .2 4 % )显著高于无局部淋巴结转移组 (6 7.74 % ) (P <0 .0 5 ) ;iNOSmRNA阳性表达与T分级呈正相关 (P <0 .0 5 ) ,与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喉癌喉咽癌组织中iNOSmRNA呈高表达 ,提示iNOS可能通过合成NO在分子水平参与了喉癌喉咽癌的发生、发展 ;NO供体药物和iNOS特异性抑制剂的开发 ,必将为肿瘤治疗带来可喜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杜晓东  舒畅等 《耳鼻咽喉》2002,9(5):299-302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诱生型一氧化氮酶(iNOS)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健康人和喉癌患者血清NO3和NO2^-之和;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锭反应(RT-PCR)技术检测40例不同病理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喉鳞癌组织,癌旁组织及10例喉乳头状瘤、7例正常喉粘膜中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的表达。结果:喉鳞癌患者血清NO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喉癌组织iNOSmRNA阳性表达率为85.00%,较对照组癌旁组织(20.00%),良性肿瘤组(40.00%)、正常人组(0/7)明显增高(P<0.0001,P<0.005,P<0.0001),有淋巴结转移组(19/19)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71.42%)(P<0.05),iNOSmRNA阳性表达与肿瘤原发部位及T分级无关,与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结论:喉鳞癌组织中存在iNOS,它可能通过合成一氧化氮(NO)在分子水平参与了参与了咆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喉鳞状细胞癌(简称喉鳞癌)相关组织中端粒酶亚单位(端粒酶逆转录酶、端粒酶相关蛋白1和端粒酶RNA组分hTR)mRNA的表达,研究不同的端粒酶亚单位的表达与喉鳞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34例喉鳞癌病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RT-PCR)技术检测上述三种端粒酶亚单位在喉癌组织、对应的癌旁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中的mRNA表达。结果 喉癌组织、对应癌旁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中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88.2%(30/34)、5.9%(2/34)和90.0%(9/10),三种组织的阳性率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喉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组织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端粒酶相关蛋白1和端粒酶RNA组分mRNA在喉癌组织、对应癌旁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中的阳性率均为100%。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端粒酶依赖途径是喉鳞癌发生的方式之一。与端粒酶相关蛋白1和端粒酶RNA组分比较,端粒酶逆转录酶表达的上调在端粒酶依赖途径的喉鳞癌的发生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人喉鳞状细胞癌中PTEN、PC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PTEN(phosphotaseandtensionhomologdeletedfromchromsome 10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在人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10例正常喉组织 ,2 0例癌旁组织和 6 0例喉鳞状细胞癌中抑癌基因PTEN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  10例正常喉组织和 2 0例癌旁组织均有较强的PTEN蛋白的表达 ,15 % (9/ 6 0 )的喉癌呈PTEN蛋白阴性 ,31.7% (19/ 6 0 )的喉癌呈PTEN蛋白弱阳性 ,5 3.3% (32 / 6 0 )的喉癌呈PTEN蛋白阳性或强阳性 ;PTEN阴性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 77.8% (7/ 9) ;PTEN阳性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 33.3% (17/ 5 1) ,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83.3% (5 0 / 6 0 )的喉癌呈PCNA阳性表达 ,显著高于正常及癌旁组织 (P <0 .0 1)。晚期、低分化、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中PC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早期、高分化、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P <0 .0 1)。结论 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异常可能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PCNA在喉癌中的表达与其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CNA可作为喉癌进展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stathmin基因和蛋白质在喉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stathmin基因与喉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临床意义,进一步认识喉鳞癌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05年3月至2006年4月的38例喉鳞癌患者,术中从肿瘤中心部位取癌组织(实验组),在肿瘤边缘外1.0cm部位取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38例患者的喉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stathmin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喉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stathm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RT-PCR结果显示,stathmin基因mRNA在38例喉癌患者的喉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均呈阳性表达;经半定量分析,stathmin mRNA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在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水平(t=9.655,P<0.05).免疫组织化学发现,stathmin蛋白在26例(26/38,68.4%)患者的喉癌组织呈阳性表达,在13例(13/38,34.2%)患者的癌旁正常组织呈弱阳性表达;stathmin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在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x2=8.901,P<0.05).同时发现,stathmin mRNA的表达水平和stathm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Ⅲ期和Ⅳ期喉癌组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病例组(t=6.284,x2=5.810,P<0.05),有颈部淋巴转移组明显高于无转移组(t=9.350,x2=6.923,P<0.05).结论 stathmin基因和蛋白在喉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在中晚期喉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早期喉鳞癌,并且与颈淋巴转移有关.stathmin基因与喉鳞癌的发生和发展均有密切关系,并可能与喉癌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喉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免疫法检测40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PCNA的表达,同时检测8例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结果高中分化鳞癌与低分化鳞癌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与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早期组(I,Ⅱ)与晚期组(Ⅲ,Ⅳ)差异无显著性(P>0/05),癌组织与癌旁组织间PCNA指数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结论PCNA表达与喉癌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与临床分期无关,PCNA高表达是喉癌的重要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P16抑癌基因与喉癌颈淋巴结转移和恶性度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讨P16蛋白表达与喉癌颈淋巴结转移及与癌组织恶性度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82例声门上型喉癌的原发灶、癌旁组织及颈淋巴结进行了P16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喉癌原发灶中P16蛋白表达阳性率54.9%;其中无颈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为68.3%;有颈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41.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低度恶性组原发灶中P16蛋白表达阳性率62.2%;高度恶性组原发灶中P16蛋白表达阳性率41.7%,差异显著(P<0.05).高度恶性及原发灶P16蛋白表达阴性组颈淋巴结转移率81.0%;低度恶性原发灶P16蛋白表达阳性组颈淋巴结转移率33.3%,转移率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01),P16基因及其蛋白产物与喉癌的恶性度及颈淋巴结转移有相关倾向.结论:临床检测P16蛋白表达对判定喉癌组织的恶性度及推测颈淋巴结潜在性转移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在喉鳞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用RT-PCR 方法检测了45例喉鳞癌患者MT1-MMP转录水平的表达情况,并对其中18例探讨了MT1-MMP表达与喉鳞癌生存率的关系.结果MT1-MMP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与癌旁和安全缘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MT1-MMP表达量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无关;临床分期I期和Ⅱ期之间MT1-MMP表达差异显著;淋巴结转移组中MT1-MMP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复发癌组中的表达量也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淋巴结转移组的MT1-MMP表达量与复发癌相比无明显差异.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MT1-MMP表达强组生存率明显低于弱表达组.结论MT1-MMP表达量的增加可能与喉鳞癌的侵袭和转移相关,并预示着喉鳞癌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喉鳞癌中明胶酶A和明胶酶B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 70例喉鳞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明胶酶A和明胶酶B的表达 ,分析其表达结果与喉鳞癌病人临床病理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明胶酶A和明胶酶B在喉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P <0 .0 1) ,并与T分级、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 (P <0 .0 5 )。Log rank检验显示明胶酶A和明胶酶B表达强阳性组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其表达弱阳性组和阴性组 (P <0 .0 5 )。结论 明胶酶A和明胶酶B在喉癌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检测明胶酶A和明胶酶B的表达 ,有助于评估喉癌病人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严重颈部闭合性损伤致喉气管断裂的救治体会(附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1976年12月到1996年9月,我们救治了8例严重闭合性损伤致喉气管断裂的患者,男6例,女2例,年龄13~36岁,平均24岁。结果2例死亡,1例死于出血窒息,另1例尚未来得及手术而死亡;1例因救治不当发生喉气管狭窄而需进一步整复,其余5例恢复了喉的功能。强调在修复术中应最大限度地保留破碎的软骨膜、软骨和粘膜。本文重点讨论严重颈部闭合性损伤致喉气管断裂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及急救原则。  相似文献   

12.
13.
14.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与疾病分类的标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和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于1997年在海口制订了“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简称海口标准)。通过近10年来的临床实践,“海口标准”对规范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分型,鼻内镜手术疗效的评价,以及在学术交流和临床科研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随着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海口标准”的部分内容已不能完全适应临床工作和医疗卫生信息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The major complications of thyroid and parathyroid surgery include hemorrhage, respiratory obstruction, hyperthyroid storm, hypoparathyroidism, and laryngeal nerve injury. In this article, the incidenc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various complications are reviewed, with emphasis on hypoparathyroidism and vocal cord paralysis, either bilateral or unilateral. Thyroplastic phonosurgery and carbon dioxide laser arytenoidectomy, two recent surgical additions to the rehabilitation of vocal cord paralysis, are described in depth.  相似文献   

16.
17.
18.
闭合性喉气管损伤诊断与治疗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进一步提高闭合性喉气管损伤诊断与治疗水平的措施。方法分析32例闭合性喉气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结果32例闭合性喉气管损伤病例,2例死亡,1例因救治不当发生喉气管狭窄而需进一步整复,其余29例恢复了喉的功能。结论对喉气管外伤准确分度,在修复术中最大限度地保留破碎的软骨膜、软骨和粘膜是提高近期疗效、预防后期喉狭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142 patients that had previous surgery for carcinoma of the tongue or floor of mouth looking into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significantly the evolution of our patients and in which circumstances we could benefit from new therapeutic techniques. Cause specific survival at 3 and 5 years was 63.4% and 56.9% respectively. Recurrences were found locally in 32 patients (22.5%), regional in 32 (22.5%) and metastasis in 11 (7.4%). T staging had no did impact on local recurrence, but the presence of positive margins (p = 0.0323). Regional control for N0/N1 was 85% (90/106) versus 55.5% (20/36) for N2/N3 (p = 0.001). Regional control by N staging was 84.5% (73/86) for N0, 85% (17/20) for N1, 57% (30/35) for N2 and 0% for N3 (0/1). Both, N staging and number of positive node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in specific survival. Positive margins and the presence of positive nodes have the greatest impact on survival and regional control. Adjuvant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did not increase survival, but not prospective random selection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i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