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蝮蛇抗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52例,有效率达98%。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性的变化,发现治疗前后的体外血栓长度、湿度、干重,血纤维蛋白原,还原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全血比粘度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临床疗效与血液流变性的改变相一致。因而认为血液流变性的观察对临床蝮蛇抗栓酶用药疗程和剂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蝮蛇抗栓酶治疗124例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取得满意疗效,总有效率为87.90%。用药剂量为0.008u/kg,加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一次,15天为一疗程,共二个疗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测定结果表明,蝮蛇抗栓酶具有降低血粘度(以还原粘度最为明显),改善RBC变形性,降低血小板粘附性,抑制血栓形成(P<0.05和P<0.01)。其改善微循环主要以改善流态为主,解除RBC聚集,增快血流速度,亦具有某种程度扩张微血管口径和增加毛细血管开放数的作用。 值得提出的是,蝮蛇抗栓酶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急性期优于慢性期,以血液流态改变为主型优于以微血管痉挛为主型。  相似文献   

3.
郄丽娜  李忠 《中国微循环》2002,6(5):319-320
目的观察脉络宁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疗效。方法经头颅CT确诊的30例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病人 ,用脉络宁注射液20ml +5 %GS250ml静滴 ,1次/d ,14d一疗程。治疗前后检查血流变指标 :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纤维蛋白原、脑血流量。结果治疗后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均下降 ,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 ,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脑血流量增加 ,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脉络宁静滴防治缺血性中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检测37例脑梗塞患者经自血光量子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发现治疗后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血小板粘附率7项指标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提示自血光量子治疗可有效地降低血粘度,改善血液的凝固性和聚集性,是目前治疗脑梗塞的一种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观察了中药“脉络宁”注射剂治疗70例血管病病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静脉血栓形成、脑血栓形成)同时系统地观察了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实验结果表明:脉络宁可使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和红细胞压积下降(P<0.05—0.01);红细胞及血小板电泳率增加(P<0.05—0.01)。由此看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乃是临床病情缓解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恩施地区土家族苗族人群血液流变学指标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恩施地区土家族苗族人群血液流变学指标参考值.方法测定健康人群全血粘度(ηb,10s-1、50s-1、150s-1)、血浆粘度(ηb)、红细胞比积(HCT)、血沉(ESR)、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结果粘度和红细胞比积高,与北京地区比较有显著性(P<0.05),性别不同差异显著全血粘度(P<0.001)、红细胞比积(P<0.01)、血沉(P<0.01),两民族间差异无显著性.讨论海拔高度增加,氧含量减少,红细胞数代偿性增加,是导致红细胞比积与全血粘度增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420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测定。结果表明,老年前期和老年期的高脂血症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电泳、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5分钟解聚率与血脂正常者比较,除红细胞压积差异显著(P<0.05)外,其余差异均为极显著(P<0.01);青中年高脂血症患者与血脂正常者比较,低切变全血粘度、红细胞电泳、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差异显著(P<0.01)。说明高脂血症造成血液高粘、高凝、高聚状态,尤其是高血脂老年,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的指标改变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轻、中度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EISH)的降压效果及对血液粘度的影响。方法:143例EISH患者口服缬沙坦80?或160?/日,用药2周或4周后测量用药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的变化。结果:143例患者中,129例患者治疗后SBP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后DBP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中、低切全血粘度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结论:缬沙坦治疗轻、中度EISH能有效降低其SBP和全血粘度,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9.
血液稀释疗法与光量子处理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用血液稀释疗法与光量子处理结合治疗 30例高粘血症患者一疗程,对比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显示: 治疗后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及血沉下降,全血低切粘度显著下降.红细胞压积下降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磁性远红外寝具对高粘滞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60例高粘滞血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每晚(6~8小时)均使用磁性远红外寝具,连续2个月.对照组用普通寝具.两组均于实验前后取全血,测定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结果:实验组实验后的血浆粘度以及在高切变率(200s-1)、中切变率(100s-1,30 s-1)及低切变率(3 s-1)下的全血粘度,均较实验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分别为t=5.4169及2.7462、2.6429、2.5538、3.6177,p<0.05或p<0.01):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等项指标,亦分别较实验前明显下降、缩短及减少,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分别为t=2.654.2.7119、2.3717、2.3006、3.1477、5.1827,p<0.05或p<0.01),对照组实验后以上各项指标较实验前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磁性远红外寝具有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流变特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观察了原发性肺癌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采用血液比粘度计检测正常组(42例),肺癌组(5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组(76例)患者的血沉降率、血球压积、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及全血还原比粘度。结果:1 COPD组血球压积、低及中切变率时全血比粘度较正常组、肺癌组显著升高(P<0.05).2 肺癌组血沉降率较正常组、COPD组显著升高(P<0.05).3 肺癌组的血球压积、低及中切变率时的全血比粘度较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4 3组高切变率时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比粘度与血浆比粘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5正常组与COPD组血沉降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沉降率增高提示其红细胞聚集力增强,而其血粘度无明显改变,可能与红细胞压积无明显改变有关。COPD患者血球压积、血粘度明显增高,可能与长期缺氧有关。  相似文献   

12.
对使用蝮蛇抗栓酶、藻酸双酯钠的高粘血症患者各90例进行用药前后的血液流变检测。结果发现:二组患者用药后,血液流变各项指标均有明显下降(P<0.01)。蝮蛇抗栓酶降低血浆比粘度及纤维蛋白原的能力优于藻酸双酯钠。提示:在作用相近的情况下,蝮蛇抗栓酶对纤维蛋白原及血浆粘度偏高的患者,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13.
应用蝮蛇抗栓酶治疗脑血栓52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表明,脑血栓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高于健康组;应用蝮蛇抗栓酶治疗后,随症状、体征的好转血液流变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下降(P<0.01)。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年来蝮蛇抗栓酶(简称抗栓酶)广泛应用于闭塞性血管病的治疗,具有降低血中纤维蛋白原、血液粘度、血小板聚集功能及粘附率、溶栓、扩管、改善微循环作用。常见头晕、过敏、乏力、一过性肌力减退,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有引起复视、斜视的报告,但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尚未见报道。我院应用抗栓酶近千例中发现两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组间对照法,对65例脑梗塞患者作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检测,与50例健康人比较,全血粘度(230~(S-1)、46~(S-1)、5.75~(S-1))三个切变率,纤维蛋白原、血沉方程K值,有极显著意义(P<0.01);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红细胞比积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小板聚集试验中的1分钟聚集,最大聚集和最大聚集发生时间三项指标,均有板显著意义(P<0.01)。提示脑梗塞患者血液呈高粘、高凝、高聚集状态,并对产生机理作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35例经临床确诊为老年人肾脏疾病病人的血液流变性变化,结果表明:老年人急性肾炎组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较对照组低(P<0.01)。慢性肾小球肾炎组唯有血沉高于对照组(P>0.05),老年人肾病综合症组处于高凝状态,老年人肾功能衰竭组红细胞压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尿毒症期血小板粘附率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升高,说明肾衰时,老年人处于低凝状态。提示进行血液流变性检查对老年人肾病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血液流变性变化在老年人心绞痛发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检验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防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1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检查,并做心绞痛发作前后的比较。结果:心绞痛发作后全血粘度显著升高(P<0.05),尤以低切变率下更为突出(P<0.01);红细胞压积明显增高(P<9.05);血沉加快(P<0.05);血浆粘度发作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健康人群正常值比较,已显著升高(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与刚性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尤以前者明显(P<0.01);变形指数显著隆低(P<0.01)。结论:血液流变性的异常及进一步加重,是冠心病心绞痛的始动因素或中间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8.
肝癌患者血流变指标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为辅助治疗肝癌及其并发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BV -100型血液粘度计和全自动血凝仪测定血流变学指标。结果肝癌患者血浆粘度、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 (HCT)、血沉 (ESR)、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刚性指数及纤维蛋白原 (Fib)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P<0.05,P<0.01,P<0.001)。结论肝癌病人存在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变化 ,这种改变可作为恶性肿瘤辅助诊断指标及疗效观察 ,肿瘤治疗的同时有效降低血粘度可望取得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和血流变的影响。方法抽取正在服用利培酮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41例,分别于入组时、入院后8周末测定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形指数、血浆粘度等指标。并于疗前和疗后8周进行血脂检测。结果利培酮组血沉方程K值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P<0.05)。疗后8周TG升高,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t=7.96,P<0.01)。甘油三酯与全血高切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低密度脂蛋白与红细胞聚集指数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结论利培酮对血脂有一定影响,利培酮可升高血沉方程K值,临床上对服用利培酮出现血脂异常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定期监测血流变的变化,及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杏丁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活性氧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DN患者按自愿原则分为杏丁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光甘肽过氧化酶(GSH-Px)、丙二醛(MDA)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SOD、GSH-Px、MDA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明显差异。杏丁注射液治疗后SOD、GSH-Px较对照组明显升高,MDA明显降低(P<0.01);尿蛋白定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低切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聚集率较对照组和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而高切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下降不明显;红细胞变形性显著增高(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细胞抗氧化能力明显降低;杏丁注射液通过升高SOD、GSH-Px活性减缓肾组织细胞过氧化,从而达到迟发性肾小球硬化症的效果,改善血液流变性,对肾脏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