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糜烂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理想治疗方法;方法:对60例本病门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2例以和胃降逆、开结除痞之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28例仅西药常规治疗,分别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7%,对照组为78.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和胃降逆、开结除痞中药联合西药是治疗糜烂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托理消毒饮加减方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6例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托理消毒饮加减方治疗组64例、奥美拉唑片对照组62例,治疗8周后观察胃脘疼痛、痞胀、嗳气、泛酸等症状变化及服药反应,同时复查胃镜、14C-尿素呼吸实验(仅限于治疗前检查为阳性者)、肝肾功能、血常规。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主要症状及溃疡修复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服中药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托理消毒饮加减方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韩丽娟 《中医药导报》2012,18(9):107-108
搜集并分析10年来关于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发出血的资料,总结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发出血的治疗效果最新进展.认为中、西医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各有所长,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则可集合两者的优点,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目前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31日,在本院门诊采用自拟生肌愈疡颗粒(江苏省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中药配方颗粒)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0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自拟枳实消痞汤治疗老年胃脘痛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拟枳实消痞汤治疗老年胃脘痛20例燕俊广,颜秉俭,燕全忠(山东省广饶县大码头乡中心卫生院257337)关键词:枳实消痞汤,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古为今用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它包括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窦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笔者拟枳实消痞...  相似文献   

6.
我们自1978年9月—1979年1月在门诊对二十七例溃疡病、慢性胃炎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其疾病诊断以纤维胃镜所见为标准。计表浅性胃炎4例,萎缩性胃炎6例,表浅性胃炎并十二指肠球炎1例,胃溃疡并表浅性胃炎6例,胃溃疡并表浅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表浅性胃炎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胃窦炎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表浅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例,共计二十七例。如以炎  相似文献   

7.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5例浙江省中医院(310006)俞仰光齐国君*【关键词】芍药甘草汤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临床观察笔者自1990年以来,用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将所治35例,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35例均...  相似文献   

8.
半夏泻心汤具有补虚和中、辛开苦降、开痞散结之功效,运用该方治疗因中虚邪阻、寒热错杂、升降失调所引起的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肠炎等胃肠疾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张国学 《四川中医》2003,21(10):37-37
以加减百合定痛饮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4例,总有效率93.7%,认为该方是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0.
2001年7月至2005年8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8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60例病例均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典型症状和体征,均经电子胃镜检查证实有溃疡病灶。将160例随机分为  相似文献   

11.
消溃疡汤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89例吕忠厚内蒙古丰镇市医院(012100)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一种长期反复发作、缠绵不愈之疾病。笔者经多年临床实践,悟获消溃疡汤一方。临床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89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临床资料选择标准:凡症状典型,经我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8例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患者,均为门诊经胃镜证实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予雷贝拉唑10mg,日2次,克拉霉素250mg,日2次,果胶铋150mg,日3次,阿莫西林500mg,日2次,疗程10天,治疗期间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及腹痛情况.疗程结束后停药4周复查胃镜,了解溃疡愈合情况,并进行黏膜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结果 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78例中痊愈71例,痊愈率91.03%;有效3例,有效率1.84%;无效4例,无效率5.13%.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率:78例中幽门螺旋杆菌阴转76例,根除率97.44%.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腹痛疗效:78例中显效68例,显效率87.18%;好转7例,好转率8.97%;无效3例,无效率3.85%.78例中有8例(10.26%)出现口干、纳差、头晕、乏力;5例(6.41%)出现轻微皮疹,可耐受,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好,起效快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左金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方法:将6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29例)。治疗组给予左金丸联合三联疗法治疗2周;对照组给予四联疗法治疗2周。全部病例均连续抗溃疡治疗共计8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金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有效,可增强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一年来,我们运用活血化瘀疗法治疗溃疡病81例,现初步小结如下。一般资料 81例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5例,胃溃疡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胃炎3例。其中钡透有龛影者21例,其余60例,均由X线钡剂透视发现有十二指肠球部畸形、激  相似文献   

15.
周福生  吴谦 《中医杂志》1992,33(6):41-43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患者,治疗前其球部和胃部粘膜内肥大细胞病理形态学改变及脱粒细胞数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及慢性浅表胃炎组,经治疗获溃疡愈合者,上述改变基本恢复正常;原组胺含量偏高者,治疗后亦获明显下降;而肥大细胞绝对数,无论组间比较或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不显著。以上提示肥大细胞活化脱粒可能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重要发病基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现脾虚证者上述变化更为明显,且随着脾虚证的消失而肥大细胞亦恢复正常,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中医证型实质与肥大细胞质与量变化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胃痛散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60例张良尧(江西省永丰县中医院331500)关键词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中医药疗法,胃痛散,临床应用近年来,笔者以自拟胃痛散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60例,收效显著。现将追踪观察的治疗情况,简介如下。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5例广东省番禺市沙湾医院(511483)余运龙我院1989年2月~1993年7月采用内镜下局部治疗兼内服中西药,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5例,在溃疡愈合、症状缓解、HP消失和复发率方面均较单用西药为佳。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  相似文献   

18.
从1983年2月以来,我们应用益气活血方和甲氰咪胍对照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33例,近期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病例选择:本组133例患者,均有典型病史和症状,经胃镜检查证实为活动期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或十二指肠球部多发性溃疡,合并有慢性浅表性胃窦炎。胃溃疡、复合性溃疡及萎缩性胃炎者不列入本组。按确诊顺序随机分为中药组100例,其中男81例,女19例,年龄平均为30.9岁,病程平均1.4年。球部溃疡62例,球部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六味养胃颗粒治疗胃阴亏虚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胃阴亏虚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随机分成: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分别采用六味养胃颗粒和奥美拉唑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等西药治疗.结果 六味养胃颗粒对胃阴亏虚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六味养胃颗粒治疗胃阴亏虚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安全性高,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胃功能紊乱系患者患糖尿病日久 ,出现恶心、呕吐、纳呆、胃脘痞胀或闷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功能紊乱 80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 80例 ,男 4 8例 ,女 32例 ;年龄4 0~ 72岁 ;病程 3~ 5年 ;伴胃、十二指肠溃疡 5例 ,慢性浅表性胃炎 8例 ,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 10例。对照组 80例 ,男 4 6例 ,女 34例 ;年龄 4 6~ 70岁 ;病程 2~4年 ;伴胃、十二指肠溃疡 6例 ,慢性浅表性胃炎 11例 ,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 8例。1.2 诊断标准 :胃肠造影有胃扩张、蠕动减弱或消失 ,十二指肠球部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