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幽默7则     
《长寿》2002,(11)
长寿人的心愿 一位老先生在和妻子共同过完90岁那年,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我希望活到120岁,”他解释说,“而希望她活到119岁。” “为什么要差一年呢?” “因为啊,”他说,“我希望能过一年清静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晓林 《青春期健康》2013,(12):30-31
诚征陪读 那年我18岁.刚上大一.因为从小生活优越做惯了“伸手皇帝”.于是我在校园BBS上发了一份帖子:  相似文献   

3.
王有国 《长寿》2007,(5):18-18
张大伯的老伴去世两年了.在大家的撮合下,65岁那年他与49岁的杨女士再次结婚了。婚礼上.许多亲朋好友的赠礼多是时髦的性保健品”。在娇妻的鼓动下,这些壮阳补品还真发挥了作用,老张对新婚生活有明显的异样感觉。夫人也十分满意。  相似文献   

4.
一个漂亮姑娘的爱情经历刘天青这是一件真事。“我很爱他,可他没有钱,人要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不能没有钱;尽管我不爱他,但他却很有钱,因此我要嫁给他,我只能这样。”闻小梅这样对我诉说她的过去。她长的很漂亮。18岁那年她考上医学院,很快被誉为全校的“校花”,追...  相似文献   

5.
一本书,一个故事,一个人,一段人生。 他1982年出生,但是生下来就和其他人不一样,连四肢都没有。10岁之前3次想要自杀;10岁那年,第一次意识到“人要为自己的快乐负责”;他是澳大利亚第一批进入主流学校的残障儿童之一.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晚年依然会“春”心不老,而且离不开“性”福生活。一位退休干部,59岁那年妻子病逝,他从此少言寡语、萎靡不振,还经常失眠、头痛,医生为他治疗半年多竟无效果。医生有三个多月没见他再去就医,好生纳闷。今年春节过后再见他时,竟容光焕发,精神矍铄,俨然换了一个人。问他病怎么治好的,他略带羞涩地说:“我有新的老伴儿啦。”  相似文献   

7.
红儿 《医药与保健》2010,18(5):36-36
19岁那年,中专毕业,有个爱我的男生向我表白,其实我并不知道是不是喜欢他。但我一直都是特别缺乏爱的孩子,有人说爱我.我就接受他。他第一次牵我的手,我就没有拒绝,我对自己说:“他将是我生命中第一个男人,而且我要给他我的全部。”  相似文献   

8.
征文·亮点     
张耀业(湖南永顺)“如今我已满70岁,张万春也快10岁了。我的健康状况比在职时还好,他也身心健康地茁壮成长。我觉得10年的退休生活过得非常充实、快乐。”张耀业退休那年正好添了个小孙子——张万春。原来从事教育  相似文献   

9.
想去外闯荡的时候,他在家乡报社已是中坚力量。本以为一辈子就在家乡的那个不大不小的城市.干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和妻子女儿一起,平淡地度过一生。没想到,在33岁那年.生活轨迹有了变化。  相似文献   

10.
穆亚飞 《家庭保健》2012,(19):77-77
南宋诗人陆游一生屡遭排挤,仕途坎坷,虽生活困顿,竟享有83岁遐龄。能享如此高寿,这与他的养生有道是分不开的。洗脚养生陆游在82岁那年,对身边的家人说:“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热可却;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湿灼。”  相似文献   

11.
我退休那年,小我13岁的老伴3年前也已下岗。面对一切不如意,我和老伴风风雨雨地走过了几十年的生活历程,学会了选择人生快乐.这快乐的方式就是我常常给老伴当“三陪”。哪“三陪”呢?  相似文献   

12.
爱情两个字,和阿拉法特这位为巴勒斯坦建国事业出生入死的革命战士形象是自相矛盾的。阿拉法特致力塑造的形象是避开世俗的快乐,完全奉献并与巴勒斯坦的革命结为一体,他以及他的同僚都用“没有时间”未避开爱情这个话题。而这形象在与差他34岁的女人结婚时宣告破产.那年阿拉法特62岁。  相似文献   

13.
“大风吹倒树,吹不倒草。”细想想,还是草的命好,见过花落叶落,没见过草落!小军这棵小小草一直就绿着。 小军生在一个穷山乡的穷家里。妈妈勤苦韧性.小时候他连哭都会被限制的.妈妈就把他放在地头.只管干活.他哭了.妈妈一声怒吼.他就止声眨巴眨巴泪眼.委委屈屈叫声妈,再一声吼.他就乖乖玩了.最多噘着小嘴把地头的草抓个满身都是。很少哭.很少说话,看上去就憨憨的。7岁那年.他妈吃了一惊,那天妈塞给他一张钱和一个书包说:“去!上学去!”  相似文献   

14.
享受忙碌     
海诺 《健康文摘》2009,(6):37-37
意大利一位名叫阿尔多·阿尔马蒂的老人,是滑雪和登山运动爱好者。50岁那年,他才开始学习滑雪和登山.由于坚持不懈.终于在88岁那年登上了意大利北部多洛米蒂山区海拔2999米的拉瓦雷多峰。  相似文献   

15.
第三支玫瑰     
于萍 《家庭健康》2006,(11):56-57
我生长在贵州南部一个小镇,18岁那年,在亲友的撮合下,嫁到了福建的一个乡村。夫君秉性木讷,你问他什么.他不是点点头说“行”,就是摇摇头说“不”,从来没有多余的话。每天只是默默地下田干活,回来后烧菜煮饭,然后把饭菜端到因病卧床的养母面前,静静地一口一口喂着。  相似文献   

16.
毕加索是位“多产”的画家,他给世界留下了相当可观的艺术遗产。据统计,毕加索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其中包括:1885幅油画、7089幅素描、2万多印张版画、1228件经他手完成的雕塑、3222件陶制艺术品、几百本速写簿……毕加索的一生都致力于创作,甚至在他88岁那年,还画了165幅画.平均两天一幅。  相似文献   

17.
龙龙和常超 龙龙,何许人也?他的名字叫唐雪龙,生活在北京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十岁那年被诊断为癌症,在进行了肿瘤切除术之后,他安然地度过了16年.16年中,他大专毕业并靠自学拿到了人大会计本科和学士学位,23岁那年还取得了注册会计师资格.他本以为自己从此摆脱了厄运,可就在26岁那年,他右眼后方深置于大脑内的肿瘤转为恶性,癌细胞慢慢扩散,导致右眼失明,知道他的病情后,女朋友离他而去.  相似文献   

18.
本期红人     
最会滑雪的面包师,有个“冬奥梦”“我的梦想是,站在北京冬奥会的出发台上!”去年8月,26岁的北京小伙张嘉豪,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他不是国家队队员,只是普通面包师。17岁那年,接触到滑雪,从此着迷去年下半年,他一个人、一身滑雪装备,顶着疫情,辗转多国疯狂比赛“刷分”,竞争冬奥参赛名额。可惜,最终他无缘冬奥会。  相似文献   

19.
不沉的船     
胡建国 《健康大视野》2012,(11):126-126
“小不点”是在九岁那年跟着妈妈到了我们那儿的,一辆拖拉机载着他们母子俩,飞扬的尘土中我没有见到他的爸爸。后来听“小不点”说,他的爸爸已经去世了。“小不点”是他的绰号,他虽然和我同年,却不足我的肩高,干瘦的身材。  相似文献   

20.
大学三年级那年.我在暑假期间拜见祖父昔日的一位老友,故乡一所大医院的中医主任时,他操着一口家乡话对我说.你应该考虑“择夫”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