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群飞 《新中医》2015,47(4):164-165
目的:观察祛湿止带汤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CIN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行LEEP术,中药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祛湿止带汤口服,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中药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中药组治疗后阴道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阴道出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湿止带汤联合LEEP术治疗CIN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LEEP术,能明显促进LEEP术后创面愈合,减少阴道出血量,缩短阴道出血时间。  相似文献   

2.
宫颈环形电切术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年轻妇女因许多因素,如未婚同居、多个性伴侣、过早性生活、人工或药物流产等引起各种妇科炎症,使宫颈病变发生率明显增加,如宫颈糜烂、富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宫颈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表现为宫颈癌发病趋于年轻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在宫颈疾病治疗中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在妇产科门诊手术室行LEEP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观察护理体会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83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100%;手术依从性100%。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疾病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围术期的有效护理对治疗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LEEP治疗宫颈疾病833例临床资料.结果:LEEP治疗宫颈疾病833例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及大出血,治愈率迭100%。其中宫颈湿疣37例一次治愈34例,3例第二次治愈;宫颈慢性炎症者134例中一次治愈132例,2例第二次治愈;CIN666例一次治愈664例,2例CIN Ⅲ级第二次治愈,结论:LEEP治疗宫颈疾病疗效好,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创面无需缝合,不留疤痕,手术无痛苦,是一种非常好的治疗宫颈疾病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病变患者80例,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冷刀锥切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资料、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治愈率的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宫颈病变患者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好,患者受影响较少,适合在临床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6.
宫颈环形电切术对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采用低电压、高电流及细小的环形电刀切除宫颈病变,可在门诊操作,并提供标本进行病理检查,简便、易行,已在子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n,CIN)的保守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有取代冷刀锥切的趋势.宫颈LEEP操作对妊娠的影响已引起了广大妇产科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探讨壳聚糖宫颈膜应用于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 刀手术)术后宫颈创面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 取 2017 年 9 月至 2019 年 9 月博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LEEP 刀手术术后患者 160 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 80 例和对照组 80 例, 其中观察组采用壳聚糖宫颈膜进行宫颈恢复治理,对照组不采用壳聚糖宫颈膜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25 %)高于对照组(82.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术后阴道流血时间 集中在 7 ~ 14 d,整体短于对照组,阴道流血量集中在< 20 mL,整体少于对照组,阴道排液量<月经量的患者多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宫颈脱痂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75 %)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壳聚糖宫颈膜应用于 LEEP 刀手术术后宫颈创面治疗,能够得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外用溃疡散对(CIN)患者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后创面修复的效果。方法将76例经TCT、阴道镜及活检初步诊断为CIN并进行LEEP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术后均给予预防感染治疗,治疗组于手术创面电凝止血后即应用外用溃疡散1支,术后每日睡前晚阴道置外用溃疡散1支,直至创面愈合。观察2组阴道排液量、出血情况、用药后止血效果、不良反应、结痂情况、宫颈创面愈合情况及愈合时间。结果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为(3.83±0.70)周,对照组为(4.90±1.14)周,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外用溃疡散应用具有明显促宫颈环形电切术后创面愈合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瘤变(CIN)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98例白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接受宫颈环形电切术手术的宫颈上皮瘤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手术前后组织学病理诊断以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变化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对LEEP治疗CIN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术前电子阴道镜检查结果与LEEP术后病理切片结果诊断一致286例,达71.8%;31例(7.8%)患者经LEEP术后诊断结果升级,手术前后HPV平均转阴率达274例,达68.8%。结论:LEEP手术是集诊断、治疗为一体的诊治CIN理想手段,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止带化毒方联合壳聚糖生物海绵敷料对宫颈病变环形电切术(LEEP)后患者康复的作用,对宫颈局部分泌物白细胞介素-2(IL-2),IL-4,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160例宫颈病变(CIN)行LEEP术治疗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LEEP术后外用红汞液涂于创面;口服阿奇霉素片,0.5 g/次,1次/d,连续服用5 d;内服益母草口服液,10 m L/次,3次/d。观察组术后外用壳聚糖生物海绵敷料处理创面,阿奇霉素片使用同对照组,并内服止带化毒方,1剂/d,两组疗程均为8周。随访观察记录阴道排液时间及排液量,阴道出血时间及出血量及宫颈创面伤口愈合情况;检查术前及术后12周宫颈口周围的黏液及分泌物人乳头瘤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PV DNA);检测治疗前及术后8周宫颈局部分泌物白细胞介素-2(IL-2),IL-4,IL-10及TNF-α水平;记录晚期出血、术后感染、宫颈瘢痕形成、粘连和狭窄等并发症情况。结果:经有序资料卡方检验,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平均阴道流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阴道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平均阴道排液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阴道排液量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8周观察组HPV DNA阳性率为8.75%,低于对照组的23.75%(P<0.01);治疗后观察组宫颈局部分泌物中IL-4,IL-10和TNF-α水平下降,并明显低于对照组,IL-2水平升高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累积并发症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的27.5%(P<0.01)。结论:止带化毒方联合壳聚糖生物海绵敷料用于宫颈病变LEEP术后患者,能缩短术后平均阴道流血/排液时间,减少阴道排血/液量,清除HPV残留感染,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hl/Th2失衡,提高机体的抗病毒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官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后局部外用加味生肌白玉散促进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选择307例宫颈病变LEEP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1例、对照组122例、空白对照组63例.治疗组患者宫颈创面局部予加味生肌白玉散换药;对照组予胶原蛋白海绵换药;空白对照组术后局部不予药物,仅随访观察.观察三组间创面愈合情况及愈合时间,阴道流液、流血量及持续时间.结果: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6周内创面完全愈合者占85.1%,阴道出血时间<7d者占78.5%.而且阴道流液量明显减少,持续时间缩短.与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加味生肌白玉散促进宫颈病变LEEP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脾祛湿方对肥胖合并糖尿病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肥胖合并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脾祛湿方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比较2组患者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改善情况;比较2组患者肥胖指标:体重、体质指数(BMI)改善情况。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TC、TG、LDL-C、体重、BMI均显著降低(P0.05),HDL-C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2%)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P0.05)。结论:健脾祛湿方能显著改善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脂质代谢异常,控制患者体重,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药祛湿化瘀方(茵陈、虎杖、田基黄、姜黄、生栀子)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肝脏脂质沉积的干预作用及其量效关系。方法 采用单纯高脂饮食10周诱导的大鼠脂肪肝模型。在造模第7周起, 随机分为模型组、祛湿化瘀方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多烯磷脂酰胆碱对照组,灌胃给药4周。观察:(1)肝组织病理变化(HE染色、油红染色、电镜观察);(2)肝组织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含量的变化;(3)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及TG、总胆固醇(TC)含量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肝组织出现显著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及空泡样变,电镜超微结构显示模型组肝细胞胞浆大量出现中小脂滴并严重积聚,肝组织TG、FFA含量分别达正常组的 3.2、3.5倍,但血清ALT、AST、TG、TC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祛湿化瘀方高、低剂量组及多烯磷脂酰胆碱组的上述病理改变显著减轻, 肝组织 TG、FFA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其TG含量均值分别为模型组的57.55%、72.32%、71.07%,FFA含量分别为模型组的48.95%、65.67%、55.57%。其中,高剂量组降低肝组织TG含量的作用显著优于低剂量组和多烯磷脂酰胆碱组(P<0.05)。 结论 祛湿化瘀方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疗效相当显著,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4.
清热祛湿固本方治疗流感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清热祛湿固本方对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患者的发热、乏力、咽痛及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临床观察加用中药治疗流感的疗效。[方法]选取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医医院发热门诊2020年1月26日—2月26日就诊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奥司他韦胶囊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祛湿固本方"口服,疗程3 d。[结果]两组患者乏力消失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缩短明显(P0.05);两组患者咽痛消失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缩短明显(P0.01);观察组患者退热起效时间及解热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淋巴细胞计数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淋巴细胞计数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CRP治疗前后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但两组治疗后淋巴细胞计数及CRP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0%,观察组有效率为96.7%,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清热祛湿固本方"联合奥司他韦胶囊治疗流感可显著改善发热、乏力及咽痛等症状,有助于改善淋巴细胞计数及CRP,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祛湿化瘀通络方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常规西医降糖药加祛湿化瘀通络方;对照组给予西医降糖药;两组疗程均为90天。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尿酸、肾功能、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4%和23.33%,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血肌酐(Cr)外,治疗组治疗后血尿酸、肾功能、血脂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湿化瘀通络方具有减轻高尿酸患者的血尿酸、减轻肾脏损害程度、改善血脂代谢异常等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建英  汪佳 《西部中医药》2010,23(10):31-33
目的:观察宫颈环切术(LEEP术)后服用中药宫炎清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LEEP术后口服宫炎清及常规用药;对照组LEEP术后予常规用药。术后观察并记录患者创面愈合、排液、脱痂出血、感染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3.3%,对照组治愈率83.3%,2组总有效率均达100%。2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阴道排液持续时间、脱痂期出血持续时间及部分术后并发症、创面愈合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LEEP术后服用中药宫炎清能有效改善术后阴道排液、创面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加快创面修复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祛湿化瘀方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AMPK蛋白活性及其相关脂肪代谢靶蛋白活性的影响,以探讨该方防治实验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饮食诱导大鼠脂肪肝模型,造模大鼠给予高脂饮食4周后,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模型组及祛湿化瘀方组,分别灌胃给予饮用水及中药祛湿化瘀方4周。实验8周末取材后观察:1)肝组织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含量,2)肝组织病理变化(HE染色、油红染色),3)肝组织腺苷酸活化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K inase,AMPK)及磷酸化AMPK、肝组织总蛋白及核蛋白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c、SREBP-1c)、肝组织总蛋白及核蛋白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rbohydrate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hREBP)含量、肝组织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1 Co A Carboxylase,ACCase)及磷酸化ACC蛋白含量,4)肝组织AMPKα1、AMPKα2、SREBP-1、ACCα、SREBP-1c及ChREBP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模型组肝组织TG、FFA含量显著升高,肝组织出现明显大泡样脂肪变性;模型组肝组织AMPK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核蛋白SREBP-1与ChREBP表达增加、ACC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蛋白活性升高。2)祛湿化瘀方组肝组织TG、FFA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肝组织炎症及脂肪变性程度减轻;祛湿化瘀方能显著升高肝组织AMPK、ACC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核蛋白SREBP-1及ChREBP含量。结论:祛湿化瘀方通过调节AMPK活性及其相关靶蛋白活性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肝脂肪代谢,这可能是该方有效防治实验性脂肪肝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祛湿化瘀方改善脂肪肝大鼠游离脂肪酸代谢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脂联素-游离脂肪酸代谢"路径,探讨祛湿化瘀方对实验性脂肪肝游离脂肪酸抑制作用的机理。方法运用单纯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脂肪肝模型,自造模第7周起,21只大鼠被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祛湿化瘀方高、低剂量组,每组7只,灌胃饮用水或给药4周。观察肝组织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肝脂肪变性程度、血清脂联素(ADP)、肝组织脂联素受体(AdipoR2)、腺苷酸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脂肪酸合成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丙二酰辅酶A(Malonyl-CoA)含量的变化,并与正常组进行对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祛湿化瘀方高、低剂量组的肝组织TG、FFA含量、FAS、ACCase和Malonyl-CoA显著降低(P0.01或P0.05),而AdipoR2、AMPK、血清ADP含量显著升高,并呈量效关系(P0.05或P0.01)。结论祛湿化瘀方对"脂联素-游离脂肪酸代谢"路径有显著的干预效应,其对脂联素及其受体的作用是该方降低肝组织FFA从而减轻肝脏脂质沉积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祛湿化瘀方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采用四氯化碳(CCl4)皮下注射及高脂低蛋白饮食诱导,复制大鼠脂肪肝模型在造模2周后,随机分模型组、祛湿化瘀方组及甘乐对照组。用药后,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肝组织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含量和谷氨酰转肽酶(GG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肝功能和血脂指标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和肝组织TNF-α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肝组织TG、FFA含量分别达正常组的5.3、1.9倍,肝组织出现严重的大泡样脂肪变性,肝脏炎症表现明显;祛湿化瘀方组的上述改变显著减轻,其肝组织TG、FFA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同时可显著降低在模型组中异常升高的肝组织GGT活性及ALT、AST活性,显著提高模型组中低下的肝组织SOD活性,并且可显著降低血清TNF-α含量和肝组织中TNF-α蛋白的表达;对照组主要表现为有显著的抗肝损伤作用,其肝组织TG、FFA含量变化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祛湿化瘀方对CCl4高脂低蛋白饮食诱导的脂肪肝及其炎症有理想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