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白色念珠菌大多发生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或菌群失调时,如肿瘤、慢性消耗性疾病及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等过程中易发生白色念珠菌感染,且病死率较高〔1〕。老年患者的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减退,且多伴有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抗感染能力下降,造成院内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机会增多。同时,随着临床上抗真菌药物的广泛和长期应用,白色念珠菌耐药现象也愈来愈严重〔2〕。本研究分析近期临床所分离的220株白色念珠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正>伏立康唑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效力强的特点,对念珠菌属具有广谱活性,对曲霉菌属真菌有杀菌作用。文献报道伏立康唑的不良反应主要集中于肝毒性和视觉异常〔1〕。伏立康唑的临床试验主要针对血液病、免疫功能缺陷、器官移植术后等成年及儿童患者〔14〕,高龄老年患者因为生理性器官功能退变、基础病及并发症多等病情复杂,病死率高,临床用药疗效及安全性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分析应用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复合PCR检测医学常见重要真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复合PCR用于快速检测白念珠菌和非白念珠菌医学真菌。方法 设计白念珠菌特异引物用于扩增白念珠菌DNA ;11种医学真菌 (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假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解脂念珠菌、克鲁斯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烟曲霉和黄曲霉 )的DNA用医学真菌通用引物扩增 ;建立由上述两组引物组成的复合PCR ,在一次试验中区分白念珠菌和非白念珠菌真菌。结果 白念珠菌引物只特异扩增白念珠菌DNA ,扩增产物为 779bp ;通用引物扩增上述 11种医学真菌DNA ,扩增产物为 2 6 0bp左右。 12种常见致病细菌、乙肝病毒及人血液白细胞和组织细胞DNA均不被这两种引物扩增。复合PCR扩增白念珠菌DNA产生两条DNA片段 ,其长度分别为 779bp和 2 5 8bp ;非白念珠菌DNA只产生一条 2 6 0bp左右的片段。结论 复合PCR可在一次试验中检出白念珠菌和非白念珠菌 ,因此 ,复合PCR对于医学真菌的检测是一种较快速、敏感和特异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小鼠胃白念珠菌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降低小鼠免疫力并给小鼠胃肠道造成溃疡, 建立小鼠胃白念珠菌感染动物模型.方法: 昆明小鼠110只随机分成3组. 对照组Ⅰ给予浓度5.5×1012白念珠菌菌悬液0.5 mL灌胃; 对照组Ⅱ腹腔内注射浓度40 g/L的环磷酰胺溶液0.02 mL/g体质量, 并用3 g/L冰醋酸溶液0.5 mL灌胃; 模型组用对照Ⅱ组方法灌胃, 2h后给予浓度5.5×1012白念珠菌菌悬液0.5 mL灌胃. 于第10天取小鼠胃组织行真菌镜检、组织病理检查, 同时取所有真菌镜检阳性胃组织经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培养, 观察菌落.结果: 模型组小鼠胃组织内发现念珠菌孢子、芽生孢子、假菌丝及大量成团菌丝. 模型组与对照组Ⅰ真菌镜检及组织病理HE染色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 = 40.763, 40.526,均P<0.01), 与对照组Ⅱ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χ2 = 58.964, 44.074, 均P<0.01).结论: 通过降低小鼠免疫力并造成胃溃疡, 应用白念珠菌感染可以建立小鼠胃白念珠菌感染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验性动物白念珠菌全身感染,研究在免疫功能低下状态,抗真菌经单纯治疗和与中药方剂十全大补汤伍用,其疗效的差异。实验结果证明:十全大补汤无直接抗真菌活性;抗真菌药对处于免疫功能低下状态的动物,其疗效也不十分理想。抗真菌药在治疗全身白念珠菌感染时,如用十全大补汤,通过后者BRM样作用,可改善机体免疫状态,从而提高抗真菌药的疗效,与单纯使用抗真菌治疗有明显差异(P<0.05)。据此可以认为:处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机体,一旦感染真菌,在抗真菌治疗同时伍用十全大补汤有利于提高抗真菌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白念珠菌是人体消化道、呼吸道和女性生殖道黏膜寄居的正常菌群.是念珠菌属中最常见的一种条件致病菌。近年来,由于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肿瘤放射治疗、化疗、侵入性治疗、器官移植的开展.以及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导致菌群失调.白念珠菌的感染率和发病率较以往有明显增加。机体抗白念珠菌感染的免疫反应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大量的临床和动物实验证明细胞免疫在机体抗白念珠菌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骆阳  徐兴伟  嵇武 《山东医药》2023,(29):111-114
白色念珠菌是定植于肠道的一种可以造成体表或深部感染的条件致病性优势共生真菌。当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白色念珠菌表面抗原及代谢产物可以对机体免疫系统起到塑造作用,与宿主形成互惠共生的局面;但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白色念珠菌便会成为致病性真菌,通过形成菌丝体、分泌念珠菌溶素及分泌细胞外囊泡等多种机制引起感染,甚至侵入血流造成播散性念珠菌病。深入探究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机制对于进一步认识真菌,探寻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肉桂油对小鼠胃白念珠菌感染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肉桂油治疗胃白念珠菌感染的可行性.方法: 制作胃白念珠菌感染小鼠120只, 随机分为4组, 每组30只. 肉桂油治疗组分3组, 每天给予1 mL 1.25、1.88、2.5 g/L肉桂油溶液灌胃, 对照组每天给予50 g/L葡萄糖溶液1 mL灌胃, 10 d后取小鼠胃组织行真菌镜检及组织病理检查, 发现白念珠菌菌丝为阳性.结果: 3个浓度的肉桂油治疗组的真菌镜检及组织病理检查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 = 14.14, 6.97, 7.04;30.08, 25.36, 28.09, 均P<0.01), 肉桂油治疗组之间比较无差异(χ2 =2.04, 0.28, P>0.05).结论: 三种浓度肉桂油均可杀死小鼠胃内的白念珠菌, 肉桂油可用来治疗胃白念珠菌感染.  相似文献   

9.
张迪  宋洋  兰岚  姚春丽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6):4074-4075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慢性、复发性、顽固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相当于祖国医学的"白疕"、"松皮癣"。典型皮损为鳞屑性红斑。本病的发病率在世界各地差异很大,与种族、地理位置、环境等因素有关。老年患者中由于精神因素而诱发者是屡见不鲜。世界范围内自然人群发病率为0.1%~3%〔1〕,我国人群发病率达到0.72%〔2〕,据此估计中国目前有300多万银屑病患者〔3〕。老年银屑病患者中男性较多,且有北方多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的特点〔4〕。该病顽固,病因不明,杨京慧〔5〕认为导致该病的有遗传、感染、免疫、神经精神因素。病程慢性易复发,多数患者冬季复发或加重,夏季缓解。本文就我院应用疗癣卡西甫丸加百癣夏塔热片治疗老年人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我们观察了正常的和应用免疫药物的小鼠,在接种白念珠菌孢子后的肾脏和淋巴器官的组织学变化。发现淋巴器官变化与白念珠菌在肾脏内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密切相关。认为肾脏内白念珠菌假菌丝的形成和消失,可以影响宿主的细胞免疫功能。因此,如何阻止肾脏内白念珠菌假菌丝的形成是防治小鼠白念珠菌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ICU重症患者肠道念珠菌组成情况,为预防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00例患者的粪便或肛周拭子标本,行真菌培养,收集菌落,鉴定菌种,分析急诊ICU患者肠道念珠菌组成情况。结果:(1)本组300份标本,检出念珠菌定植82例,定植率27.33%,定植菌株112株,其中1种念珠菌56例(68.29%),2种念珠菌22例(26.83%),3种念珠菌4例(4.88%)。(2)ICU重症患者肠道念珠菌类型以白念珠菌为主(51.79%),其次为光滑念珠菌(20.54%)。(3)同时有2种菌株定植以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为主,占50.00%,同时有3种菌株定植以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为主,占11.54%。(4)念珠菌对伊曲康唑耐药率最高(17.86%),其次为氟康唑(13.39%);克柔念珠菌对伊曲康唑、氟康唑耐药率(55.56%、44.44%)最高,光滑念珠菌对伏立康唑耐药率(26.09%)最高,近平滑念珠菌对卡泊芬净、氟胞嘧啶耐药率(33.33%、16.69%)最高。结论:ICU重症患者肠道念珠菌定植率较高,主要以白念珠菌定植为主,主要念珠菌对伊曲康唑、氟康唑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泊沙康唑是广谱三唑类抗真菌新药,对大多数酵母菌和丝状真菌体外高度敏感,如念珠菌属、新型隐球菌、曲霉属、镰刀霉属及接合菌属等。对部分双相型真菌和地方性真菌,泊沙康唑也具有体外活性。对免疫正常及免疫抑制动物的侵袭性感染,泊沙康唑都有广谱、高效的抗真菌活性。对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土曲霉、镰刀霉及接合菌等,泊沙康唑的体内外活性优于其他唑类药物。在体内敏感度研究中,对不同免疫状态及不同部位的重度侵袭性感染,泊沙康唑预防和治疗用药都显示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汪萍  胡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7):4301-4302
因血液透析(HI)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以长期反复穿刺血管或深静脉置管作为治疗的通路,血液在体外循环,经血传播疾病感染的概率也会相应增多〔1〕。近年来我国尿毒症期HI患者逐渐增加,有调查结果显示感染是导致尿毒症透析治疗患者死亡的第二大死因,仅次于心血管疾病〔2〕。HI感染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病情,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寿命,也加重了很多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让医护人员面临着院内感染的风险〔3〕。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病特点、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治疗策略.方法 对2003年5月-2007年2月的32例真菌性败血症患者的基础疾病、易患因素、真菌培养结果及治疗措施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基础疾病,并存在各种易患因素: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应用化疗药物、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全胃肠外营养、机械通气、入ICU.血液分离得到32株真菌,18株为白念珠菌,占56.2%.32例患者中2例拔除中心静脉导管2~3 d后体温降至正常,2例未经治疗死亡,其余28例均给予抗真菌治疗,其中6例由于基础疾病合并真菌败血症而死亡.结论 真菌性败血症多发生在有基础疾病及具有各种易患因素者,念珠菌属是主要致病真菌,其中以白念珠菌为主.加强对高危患者的病原学检查及药物敏感监测,有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念珠菌尤其是白念珠菌是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可侵犯人体许多部位,感染率高,病情复杂。随着真菌感染患者发病率的上升,新抗真菌药也陆续出现,但随之而来的是日益严重的真菌耐药性问题。如临床上应用广泛的唑类抗真菌药疗效好,不良反应低,但长时间大剂量使用,使真菌对其耐药率逐年上升。我们对本院2003年9月至2005年3月的念珠菌感染与药敏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马尔尼菲青霉病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马尔尼菲青霉病 (PenicilliosisMarneffei,PSM)是由马尔尼菲青霉 (Penicilliummarneffei,PM )感染引起的一种少见深部真菌病 ,该菌为条件致病菌 ,于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染 ,引起皮肤淋巴结和内脏致命性感染而致病 ,主要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受累〔1〕,而且在AIDS病人中有增多趋势。自1973年Disalvo〔2〕报道人类首例自然感染病例以来 ,至今全世界大约有 10多个国家相继报道该病。1 发展史195 6年Cappori〔3〕等最先报告从越南野生中华竹鼠肝中分离出PM ,195 9年Segr…  相似文献   

17.
<正>肺隐球菌病(PC)是一种少见的肺部真菌感染性疾病,新型隐球菌是主要致病菌,而格特隐球菌逐渐受到重视,是某些地区隐球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1~3〕。PC多在免疫缺陷者中发生,而正常宿主较少发生〔4〕。1对象与方法1.1临床资料该院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诊断为PC的20例住院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龄21~65〔平均(46.4±  相似文献   

18.
念珠菌是真菌感染最常见的病原,可引起轻症的皮肤、黏膜感染,亦可侵入任何器官导致危及生命的重症侵袭性感染。随着广谱抗生素的使用、留置静脉导管等介入性操作治疗、肿瘤放化疗、免疫抑制剂应用等增多,侵袭性念珠菌病特别是非白念珠菌病的发病率持续升高。资料显示,在美国念珠菌血症成为院内获得性血流感染的第四位病因,死亡率高达15%~47%。  相似文献   

19.
念珠菌感染性疾病治疗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念珠菌是真菌中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 ,又称假丝酵母。它常寄生于人的皮肤、口腔、阴道和肠粘膜等处 ,当机体免疫机能低下或正常寄居部位的微生态环境失调 ,容易引起念珠菌病。念珠菌可引起皮肤粘膜浅层或全身系统性感染 ,感染不同部位可引起不同的疾患 ,除皮肤念珠菌病外 ,还有念珠菌性口腔炎、阴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脑膜炎、菌血症和胆道感染等。念珠菌病对人类生命危害很大。近几十年来广泛应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等又加剧了真菌病的蔓延 ,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已成为癌症病人、AIDS及免疫丧失病人死亡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白念珠菌进入小鼠宿主前后其分泌胞外水解酶能力是否改变。方法 挑选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磷脂酶、脂肪酶活力无差异的艾滋病、外阴阴道念珠病病患来源和健康人来源白念珠菌,尾静脉注射感染小鼠,分离发病死亡小鼠肾脏菌株,比较感染小鼠前后菌株胞外水解酶活力差异。结果 不同来源菌株感染的小鼠28 d内死亡速率差异显著(χ2=82.5,P<0.05),从高到低依次为艾滋病、外阴阴道念珠病、健康人来源组;各来源菌株感染小鼠后肾脏分离株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表达水平皆高于感染小鼠前(F=7.89,P<0.05),不同来源区别显著(F=4.96,P<0.05),从高到低依次为艾滋病、外阴阴道念珠病、健康人来源;感染小鼠前均未曾测得磷脂酶活力的各来源菌株中,在感染小鼠后仅艾滋病、外阴阴道念珠病来源组小鼠肾脏分离株可测得磷脂酶活力,但艾滋病、外阴阴道念珠病来源两组间感染小鼠后肾脏分离株磷脂酶活力无显著差异(F=2.54,P>0.05);各来源白念珠菌感染小鼠前后均未测得脂肪酶活力。结论 在宿主体内白念珠菌表达天冬氨酸蛋白酶、磷脂酶能力相较于体外有增强;在不同宿主环境状态下,白念珠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和磷脂酶的潜在表达能力有差异,即宿主免疫状态越弱时,白念珠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磷脂酶潜在表达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