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3-2007年我院治疗巨大脑动脉畸形(AVM)患者44例,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巨大脑动脉畸形患者44例,男23例,女21例,年龄4.5~62.3(27.0±11.5)岁。根据Spetzler-Martin分级系统,2级7例,3级25例,4级7例,5级5例。瘤巢体积30.3~109.5(48.4±2.4)cm3;最大剂量25~35(28±2.4)Gy,边缘剂量8.4~17.5(13.94±1.5)Gy;第1次前破裂24例,未破裂20例;栓塞+伽玛刀7例,单纯伽玛刀37例。发病  相似文献   

2.
王峥  厉民  陈书达  金晓  周佳 《中国药业》2012,21(7):74-75
目的 观察替莫唑胺配合伽玛刀治疗孤立性脑转移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33例孤立性脑转移瘤患者予以伽玛刀治疗,剂量曲线40%~70%,平均45.9%;周边剂量15.5~20.5 Gy,平均(18.1±2.8)Gy;中心剂量29~42 Gv,平均(38±5.6)Gy.伽玛刀治疗1 d后使用替莫唑胺单药化学治疗,平均剂量300 mg,每日1次,连用5 d为1个疗程,每4~5周重复1个疗程,共2~3个疗程.治疗期间注意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变化情况,并给予脱水、支持对症治疗.在伽玛刀治疗结束后3个月复查脑MRI,观察肿瘤大小,并统计患者治疗后1年生存情况和中位生存期.结果 33例患者中,27例在治疗期间无颅内、外病灶进展,28例伴有神经症状者均得到缓解.伽玛刀治疗结束后3个月单纯颅内病灶评价,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20例,稳定(SD)6例,进展(PD)0例,有效率(CR+PR)为81.82%(27/33).一年生存率为60.61%(20/33),中位生存期13.6个月.不良反应主要是颅内肿瘤周边水肿和替莫唑胺化学治疗反应,多为Ⅰ~Ⅱ度,无Ⅳ度不良反应.结论 替莫唑胺配合伽玛刀治疗孤立性脑转移瘤的疗效好,且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一步提高伽玛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的治疗效果及减少并发症。方法应用OUR—XGD旋转式伽玛刀治疗脑AVM324例,病灶体积平均7.2cm^3,中心最大照射剂量24-40Gy,平均32Gy,周边照射剂量8~20Gy,平均16Gy。结果299例患者获随访,1年闭塞121例(41%).2年闭塞233例(77.9%),治疗后出血11例(3.8%)。结论伽玛刀治疗脑AVM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方法,其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转移灶放射治疗的意义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4例食管癌根治术后3~15个月发生纵隔转移患者.转移灶(2cm7例,2~3cm 29例,>3cm 8例,伴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4例,伴有脑转移1例,肝转移1例.放射治疗用6MV-X直线加速器常规分割照射.照射剂量12~70Gy.结果未完成治疗计划的5例均于半年内死亡.照射剂量在50~70Gy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4.1%(37/44)、29.5%(13/44)、4.2%(2/44).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纵隔转移进行放射治疗可以延长生存期,剂量以60~70Gy为宜.  相似文献   

5.
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的价值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38例脑转移瘤患者行伽玛刀治疗,中位中心剂量41.77Gy(12—55Gy)。其中72例配合全脑照射,全脑照射剂量1.8—2Gy/次,1次/天,5次/周,总剂量30-40Gy。伽玛刀治疗结束后即开始全脑照射。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0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4.2%、11.6%、4.7%。转移灶1个、卡氏评分70分及以上、没有颅外转移的患者预后好。结论卡氏评分、转移灶数目、有无颅外转移是影响脑转移瘤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王柏玲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8):1200-1200
现将我科2006~2009年收治的26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6例2型糖尿病足,男19例,女7例,平均年龄(49±10)岁,病程(10±8)年,其中兼有神经病变16例,视网膜病变10例,肾脏病变6例.平均血糖(15±4.6)mmoL/L,平均糖化血糖蛋白(9.6±2.4)%.发生部位有足趾、足背、足跟、踝部、小腿、按Wegner分级,1级11例,2级7例,3级4例,4级3例,5级1例;下肢彩色多普勒均有下肢动脉不同程度硬化,血流缓慢,其中3例下肢动脉血管闭塞.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鼻咽癌(NPC)三维调强放疗(IMRT)中腮腺的受照射剂量.方法 IMRT放疗的NPC患者49例,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计算鼻咽原发灶(GTV1)、阳性颈淋巴结区(GTV2)的照射剂量、两侧腮腺接受一定剂量照射的体积(V25)以及两侧腮腺一定体积所受的照射剂量.结果 GTV1照射剂量(70.81±1.79)Gy,GTV2(65.84±1.94)Gy.腮腺V25照射剂量:左侧(93.78±5.96)%,右侧(93.60±13.46)%.腮腺50%体积所受的照射剂量:左侧(36.72±3.29)Gy,右侧(37.53±3.21)Gy.临床口干症状:1级5例,2级31例,3级13例.结论 NPB IMRT中腮腺的受照射剂量比常规放疗低;唾液腺得到较常规放射治疗很好的保护,但仍然不能解决口干的放射性损伤问题.  相似文献   

8.
伽玛刀治疗后放射性脑水肿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伽玛刀治疗后发生放射性脑水肿的因素进行探讨 ,对合理掌握伽玛刀治疗适应症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 本组随访 1 0 3例 ,其中发生顽固性放射性脑水肿 6例 ,男性 2例 ,女性 4例 ,平均年龄 43 (1 4~ 60 )岁 ,随访时间 3~48月 ,4例术前有瘤周水肿 ,2例无瘤周水肿。病变性质分别为脑动静脉畸形 (AVM) 2例、其边缘剂量平均2 1Gy (2 0~ 2 2Gy)、中心剂量平均 5 2 5Gy (5 0~5 5Gy) ;脑膜瘤 2例 ,边缘剂量平均 1 5Gy,中心剂量平均 3 3 3Gy ;胶质瘤 2例 ,边缘剂量平均 1 7Gy(1 4~ 2 0Gy) ,中心剂量平均 42 5Gy (3 …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全身伽玛刀后程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2002年7月至2006年3月常规放疗联合全身伽玛刀后程治疗食管癌患者127例.常规放疗2.0 Gy·d-1,每周5 d,共40 Gy;4周后停照,行伽玛刀后程治疗,4.0 Gy·d-1,每周5 d,共10次,分析疗效和并发症.结果:治疗后,满意(n=44)和基本好转(n=64)者85.03%(108/127),1年生存率为77.95%(99/127),吞咽困难评分从治疗前3.5±0.17降至0.75±0.28(P<0.01),Ⅰ~Ⅱ级和Ⅲ~Ⅳ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5.19%(32/127)和7.87%(10/127),食管支气管瘘和食管狭窄各1例,血液系统毒性轻微.结论:常规放射治疗联合伽玛刀放疗符合食管癌放射治疗的原则,可降低放射治疗的副作用,提高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评价治疗剂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2002年7月至2010年8月间124例患者进行伽玛刀治疗。选择靶点为三叉神经根近端,伽玛刀治疗处方剂量为70~90Gy。根据不同的照射剂量随机分为<80 Gy和>80 Gy两组。治疗后定期随访,进行疗效分析。结果随访124例,随访21~69个月(平均32个月)。疼痛完全消失62例(50%),疼痛基本消失31例(25%),疼痛缓解23例(18.5%),无效8例(6.5%),有效率93.5%。治疗中心剂量<80 Gy和>80 Gy两组在显效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治疗剂量考虑75~80Gy为最佳。  相似文献   

11.
胡宗涛  吕东来  王崇  刘美琴 《安徽医药》2012,16(12):1861-1862
目的评价伽玛刀联合替吉奥(S-1)治疗腹腔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伽玛刀联合替吉奥治疗腹腔淋巴结转移癌患者38例,根据病变大小和部位选用不同大小的准直器,50%~70%等剂量曲线覆盖整个靶区,单次周边剂量给予3~5 Gy,周边总剂量30~45 Gy,分割8~14次,每周3~5次。替吉奥胶囊(S-1):60~80 mg·m-2·d-1,每天2次,服用2周后停药1周,每3周为1个周期,至少2周期。结果 36例疼痛患者治疗前疼痛强度评估NRS(数字评估法)为(5.23±1.04),治疗后NRS为(1.02±0.33)(P<0.05),CR8例,PR20例,总有效率(CR+PR)为73.6%。随访6个月、12月、18月,生存率分别为84.2%,42.1%,28.9%。结论伽玛刀联合替吉奥治疗腹腔淋巴结转移癌安全有效,可作为腹腔淋巴结转移癌患者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2年11月间152例垂体腺瘤患者进行伽玛刀治疗。采用Leksell C型伽玛刀。肿瘤平均体积7.5c m3(0.515.8 cm3)。伽玛刀治疗处方剂量为3015.8 cm3)。伽玛刀治疗处方剂量为3050 Gy,50%的等剂量线包绕。对152例患者伽玛刀治疗后进行临床随访,随访时间为650 Gy,50%的等剂量线包绕。对152例患者伽玛刀治疗后进行临床随访,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随访152例中,肿瘤大小控制率为90.8%,激素水平控制率56.2%,临床症状缓解率为81.8%。结论伽玛刀是治疗脑转移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部伽玛刀对骨肉瘤肺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15例骨肉瘤肺转移癌患者采用LUNA-260型立体定向体部伽玛刀治疗,PTV周边照射总剂量44~50Gy,分割处方剂量4~5Gy,治疗9~12次,隔日1次。结果 101个病灶中CR29例(28.7%),PR30例(29.7%),SD16例(15.8%),PD26例(25.8%),总有效率为58.4%。1年生存率为40.0%(6/15),肿瘤病灶数<3的患者1年生存率为83.3%,明显高于病灶数≥3的11.1%。结论体部伽玛刀治疗骨肉瘤肺转移癌有较好的局部控制率,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4.
转移性脑肿瘤38例伽玛刀放射治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脑转移瘤患者38例(70个病灶)先进行常规全脑放疗后采用杭州华源伽玛医疗设备投资有限公司生产的WB.SRS260伽玛刀立体定向适形照射转移灶。肿瘤边缘剂量2.5~5Gy/次,1次/d,5次/周,计划靶区边缘(50%的等剂量线处)总剂量32~50Gy。结果完全缓解(CR)15例(39.5%),部分缓解(PR)19例(50%),肿瘤好转(MR)1例(2.6%),稳定(SD)3个(7.9%),有效率为89.5%。大多数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79%)。结论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根据本中心收治55例动静脉畸形(AVM)病人伽玛刀治疗的效果观察,总结治疗体会。方法 应用伽玛刀治疗AVM55例,平均随访1年以上。边缘剂量16~20Gy,边缘等剂量曲线40%~65%包饶畸形血管巢。结果 经过对随访50例患者1~3.5年的观察,其中畸形血管团明显缩小、基本闭塞者42例(84%)。未闭塞、需继续治疗8例(16%)。结论 伽玛刀治疗AVM患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干胶质瘤的疗效,探讨剂量、给予方式及制定计划的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2008年12月间伽玛刀治疗的57例脑干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边缘剂量平均为(36.0±1.8)Gy.结果 57例随访26~50个月;肿瘤控制率为14.0%.结论 伽玛刀分次治疗脑干胶质瘤安全有效,其疗程短,放射治疗反应轻,无严重并发症,近期疗效明显,长期疗效仍然较差.  相似文献   

17.
张兆鑫  丛力宁 《河北医药》2011,33(7):1015-1016
目的探讨TOP钴60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伽玛刀)分次治疗脑胶质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深圳惠恒集团TOP型旋转式钴60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分次治疗15例脑胶质瘤患者,肿瘤直径均〉3cm,多靶点联合照射,处方剂量周边6~10Gy,中心15~25Gy,分2次或3次进行,间隔1周。结果随访3个月~1年,完全缓解(CR)2例(13.33%),部分缓解(PR)4例(26.66%),稳定(SD)7例(46.66%),进展(PD)2例(13.33%)。总有效率86.66%。结论伽玛刀分次治疗3cm以上胶质瘤安全有效。可缓解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术中电子线照射的可行性及近期效果.方法 3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手术+术中放疗(A组),使用9 Mev电子线21 Gy一次照射;另41例患者接受术后全乳照射(B组),剂量为50~60 Gy/5~6周(全乳50 Gy,瘤床加量至60 Gy),比较两组放疗时间及费用、毒副反应、美容效果、肿瘤复发事件、手术及伤门愈合时间等.结果 与B纽相比,A组放疗时间短[(3~5 min×1次) vs.3~5 min×(25~30)次)]、费用少[(3300±135)元 vs.(13 800±566)元]、形体满意度佳(97.2% vs.87.8%)、毒副反应少,而手术时间[(128±18)min vs.(94±12)min]和切口愈合时间[(13.8±2.4)d vs.(8.1±1.8)d]延长.结论 保乳手术术中放疗具有省时、省钱、照射部位确切、美容效果佳、毒副反应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放疗结合安替可胶囊治疗Ⅱ~Ⅳ期的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病理确诊为Ⅱ~Ⅳ期的鼻咽癌初治患者:治疗组(36例)用放疗结合安替可胶囊治疗;对照组(3 3例)单纯给予常规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方法、剂量两组相同,应用钴-60治疗,每周5次,每次2Gy,鼻咽癌放射剂量为65~70Gy/6.5~7周,颈淋巴结放射剂量为65~70Gy/6.5~7周.观察两组鼻咽癌及颈淋巴结完全消退所需的放射剂量,鼻咽癌及颈淋巴结的完全消退率.结果两组鼻咽癌完全消退所需的平均放射剂量分别为(41.6±8.9)Gy和(50.7±9.2)Gy(P<0.05),颈淋巴结完全消退所需的平均放射剂量分别为(47.4±10.3)Gy和(56.2±9.7)Gy(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临床及影像学检查鼻咽癌完全消退率分别为94.4%和87.9%(P>0.05),颈淋巴结完全消退率分别为86.1%和63.6%(P<0.05).两组放疗毒副反应相似(P>0.05).结论安替可胶囊配合放射治疗Ⅱ-Ⅳ期鼻咽癌有助于提高肿瘤消退速度和完全消退率,对改善鼻咽癌患者一般状况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伽玛刀治疗颅咽管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颅咽管瘤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伽玛刀治疗颅咽管瘤41例,其中7例囊实混合性肿瘤行立体定向穿刺手术,6例伽玛刀治疗前行分流手术;中心剂量17.1~40Gy,采用30%~50%等剂量曲线,周边剂量6~14Gy,视神经和视束受照剂量小于10Gy。结果29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100个月,好转16例,稳定6例,2例分别于伽玛刀术后1年、3年复发行开颅手术,5例分别于伽玛刀术后1~3年病情恶化死亡。肿瘤控制率为75.9%(22/29)。结论伽玛刀治疗对大多数实体性颅咽管瘤是敏感的,必要时可行立体定向穿刺手术结合伽玛刀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