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质类固醇激素(以下简称激素),已广泛用于某些皮肤病的治疗。使用不当,引起原皮肤损害加重及新的皮肤损害,临床上经常碰到。我们称这些由外用激素制剂加重的原发皮损及继发损害为激素皮炎。所遇51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用制剂的广泛应用,对某些皮肤病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适应证选择不当、也引起了许多不良反应,特别是在痤疮患者中,外用皮质类固醇治疗者仍占不小比例,且引起的副作用也越来越多。为减少和克服此类药物对痤疮患者的不利影响,笔者将1998  相似文献   

3.
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Corticosteroid addictive dermatitis,CsAD),是由于长期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简称激素)制剂,导致反复出现皮肤潮红、丘疹、萎缩变薄、毛细血管扩张、脱屑、痤疮样及酒糟鼻样皮疹等,伴灼热、疼痛、瘙痒、干燥、紧绷感的皮肤病。随着外用激素制剂在临床的大量使用,此病发病率日益增多,尤其是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已成为继湿疹、银屑病、痤疮、荨麻疹之后的第五大  相似文献   

4.
皮质类固醇外用制剂治疗皮肤病疗效肯定且速效,唯停药后产生的副作用和激素依赖不容乐观。我科自2005年12月至今用尤卓尔渐次减量加中药湿敷治疗有完整资料的44例患者,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激素依赖性皮炎是由于长期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患处皮肤对激素制剂产生依赖所导致的非化脓性皮肤病。目前发病率越来越高,治疗困难。现将2005年以来我科运用复方甘草酸苷(美能,由日本美能发源制药公司生产)联合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商品名:布特,沈阳同联药业公司生产)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68例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台永红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1):2266-2267
280例患者,分别外用皮康王霜、皮炎平霜、肤轻松霜等,或外用2种以上的皮质类固醇制剂.人均用药时间为2个月~30个月,人均用药量为15 g~500 g,用药后不仅使所有患者的原发皮肤病的病情加重,且出现副作用,对仍在外用皮质类固醇的256例停药并对症施治,有180例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霍秀琪 《医学文选》2000,19(5):780-781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一般认为可能与遗传、感染、免疫功能失调、机体代谢、体内微量元素的增减及神经精神因素等有关 ,故治疗方法繁多。目前其新的治疗药物的前景应是临床效果最好的而副作用最小。现将本病近年来治疗上的进展介绍如下。1 原有治疗方法的新进展1.1 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银屑病有效 ,自 80年代应用超强皮质类固醇激素 (如 0 .0 5 %丙酸氯倍他索 )治疗本病以来 ,对它的认识已不断提高 :1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本病见效较快 ,但停药易致反跳或转…  相似文献   

8.
类固醇皮炎是由于面部长期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而引起的面部潮红、丘疹、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萎缩、色素沉着和皮肤老化干燥的一种医源性或患者自行滥用药物引起的皮肤病。1997年1月~1999年1月,我院收治32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2例均为我科门诊患者。男8例,女24例,年龄22~58岁,平均33.5岁。用药前除1例患有先天性鱼鳞病外,其他原发损害为面部皮肤粗糙、干燥、瘙痒症、脂溢性皮炎及痤疮。所用皮质类固醇制剂为皮炎平、氟轻松、思肤霜、去炎松尿素软膏等,大多数病例有2种或2种以上用药史,使用时间短者1个月,长者2年不等。1…  相似文献   

9.
28 0例患者 ,分别外用皮康王霜、皮炎平霜、肤轻松霜等 ,或外用 2种以上的皮质类固醇制剂。人均用药时间为 2个月~ 30个月 ,人均用药量为 1 5g~ 5 0 0g ,用药后不仅使所有患者的原发皮肤病的病情加重 ,且出现副作用 ,对仍在外用皮质类固醇的 2 5 6例停药并对症施治 ,有 1 80例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0.
激素皮炎是长期外用或滥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以下简称激素)制剂引起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近年来,我们对84例激素皮炎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随机选择门诊单纯外用激素制剂,无免疫性及全身性疾病,未曾系统用过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放射治疗的患者作为筛选对象。 1.2 激素皮炎的判定 根据患者长期外用激素后局部出现的皮肤萎缩变薄、干燥、脱屑、潮红,毛细血管扩张等伴以灼热感、不适、瘙痒等症状。 1.3 方法 专人观察,统一登记表格及统计分  相似文献   

11.
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CDD)的发生是由于长期局部外用激误认为皮质类固醇激素是止痒的万能药.素引起细胞增殖分化抑制,导致皮肤萎缩、表皮屏障功能受损、3.1.2药品选择不当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分为弱效、中效、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内成分渗出、皮肤局部免疫功能下降造成的强效.强效制剂最容易引起皮肤萎缩等副作用,治疗求快及购药皮肤损害[1].的随意性造成滥用.  相似文献   

12.
激素致皮炎51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质类固醇激素(以下简称激素),已广泛用于某些皮肤病的治疗。使用不当,引起原皮损加重及新的皮肤损害,临床上经常碰到。我们称这些由外用激素制剂加重的原发皮损及继发损害为激素皮炎。所遇514例报告如下:一般资料男176例,女338例;年龄最小20天,最大75岁;以青年女性及婴幼儿多见。外用激素种类繁杂,有地塞米松软膏、肤轻松软膏、去炎松—尿素软膏、倍他米松软膏、氯氟舒松乳膏、皮炎灵、肤疾宁贴膏及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针剂,更甚者混合外用几种药物。用药时间短者10天,长者5年  相似文献   

13.
激素依赖性皮炎是由于长期反复外用类固醇激素(简称激素)制剂引起的一种接触性皮炎。笔者就近年接触到的96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进行观察治疗,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在我科门诊经常接待一些由于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用药使用不当而造成面部损害的患者 ,大多数患者不了解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用药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及其副作用 ,加之有些女性患者使用一些含防腐剂、粘合剂、表面活性剂、保湿剂和色素等添加剂的原料化妆品 ,使之面部皮肤损害加重。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用的有肤轻松、氢化可的松、去炎松、强的松、地塞米松、皮炎平、肤疾宁、恩肤霜等。常被配制成的乳剂、软膏或酊剂和硬膏 ,均为免疫抑制剂。这些药物确实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效果显著 ,如药物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湿疹、皮肤瘙痒性皮肤病等。…  相似文献   

15.
谢俭  陈怀忠 《右江医学》2010,38(2):198-199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作为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所导致的依赖性且又有特定临床表现的皮肤病[1],其治疗较为棘手.笔者于2007年1月~2010年1月用由中药甘草提炼的复方甘草酸苷结合左西替利嗪片、羟基氯喹和本院配制的外用药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5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是因为面部长时间外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引起的以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红斑、丘疹、干燥、皮肤萎缩等为临床表现的慢性皮肤病。现已成为继湿疹、银屑病、痤疮、荨麻疹之后的第五大门诊皮肤病。我科自2011年3~12月,采用间歇性方法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48例,收到较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由于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用制剂的滥用、误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因其好发于面部,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损容性皮肤病,且病程长、难治愈、易复发,极大地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如何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已成为皮肤科医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于2012年11月-2013年12月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羟氯喹片联合舒敏保湿特护霜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91例,取得了较好疗效,大  相似文献   

18.
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制剂,种类逐渐增加,改进了对皮肤病的治疗方法,拓宽了治疗范围,改善了不少病人的预后,减轻或解除了不少病人的痛苦,使其成为治疗某些皮肤病的有力武器,但在减药或停药过程中易复发,且发作程度广泛,还可以有严重的副作用。本文就激素在应用过程中“给药容易,撤药难”的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裴玉新 《农垦医学》2006,28(4):283-284
面部反复长期不规则外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GCS)制剂,可发生变态反应性炎症,表现为面部使用范围皮肤出现红斑、潮红、丘疹、毛细血管扩张甚至萎缩,且具有依赖性,称之为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HDD)。近年来随着激素制剂种类增多以及基层医院及小诊所对皮肤病认识的缺乏,零售药店增多病人自购随意性的增加等,导致医源性或非医源性使用范围扩大,HDD的发生率逐年呈上升趋势,已成为皮肤科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2004年1月-2006年2月我们以海普林软膏(山东正大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为主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取得良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 自1952年可的松(Cortisone)应用于临床,20多年来各种新的人工合成皮质类固醇不断问世,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在皮肤科领域内应用亦十分普遍,特别是采用不同皮质类固醇制剂外用或皮损内注射治疗多种皮肤病获得良好效果。但是,仅片面地考虑其迅速而突出的疗效,而不注意正确选择适应证,以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