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患儿女,8岁,因间断咳嗽5年,X线及CT检查发现右肺中叶肿物于1996年4月30日入院。手术发现有肺中叶近肺门处有约5cm×5cm×3cm大小的实性肿块,界清,肺门及气管旁淋巴结未见肿大,完整切除右肺中叶。病理检查送检为右肺中叶,大小7.5cm×6cm×4cm,切面见中叶外侧段支气管内一椭圆形肿物,大小5cm×4cm×2.5cm,灰白,表面略发亮,质细腻,边界尚清.邻近肺组织淤血,支气管旁淋巴结未见肿大。镜下瘤组织由粘液细胞、表皮样细胞及中间细胞构成,粘液细胞丰富占大多数,并形成腺腔及羹样腔隙,腔内见粘液及脱落上皮细胞;小灶状表皮样…  相似文献   

2.
1930年 Kramer 从支气管癌中分离出另一组肿瘤,称为支气管腺瘤。现已将支气管腺瘤分为类癌、圆柱瘤(腺样囊腺癌)和粘液表皮样瘤等三型,发生率分别占83%(74~90%)、12%(8~21%)和6%(3~9%)。由于这三型肿瘤的组织学表现多种多样,以致某些学者认为其并非一种独特的肿瘤。作者对1例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瘤和12例类癌的酶活性和血清素浓度进行了比较,结果如表。由上表可以看出,粘液表皮样瘤的 MAO  相似文献   

3.
肺原发性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原发性粘液表皮样癌是肺部非常少见的恶性肿瘤。因其为占位性病变 ,容易被临床医师误诊为其他疾病 ;同时因其粘液细胞成分和表皮样细胞成分的比例不同 ,其恶性度也不一样 ,容易被病理医师误诊并导致临床误治。本文从临床病理角度报道 10例肺原发性粘液表皮样癌 ,以期加深对该肿瘤的认识。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 1975年~ 2 0 0 0年间手术切除的肺原发性粘液表皮样癌 10例。1.2 方法 回顾性复习 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光镜观察病理形态 ,并作AB和PAS染色。参照 1991年WHO关于涎腺肿瘤的分类 ,根据粘液细胞、表皮细…  相似文献   

4.
江定 《实用癌症杂志》2009,24(6):612-613,620
目的探讨原发于食管恶性黑色素瘤(primarymalignantmelanomainesophagus,PMME)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2例食管恶性黑色素瘤,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胃镜检查均见食管腔内有息肉样肿物,镜检示肿瘤实质结构复杂,细胞形态多样,瘤细胞呈上皮样、梭形、多形性等,可见散在的瘤巨细胞,部分瘤细胞有黑色素颗粒沉着。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MB45(+)、S-100(+)和Vim(+),CK、CD45和NSE均(-)。结论PMME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应及早发现,并治疗。HMIM5和S-100是恶性黑色素瘤较为敏感的标记物。与Vim及CK联合检测对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胸腺癌     
过去把细胞学恶性或细胞学虽为良性但生物学行为具有浸润性的上皮性胸腺瘤统称为恶性胸腺瘤,目前已将前者分出,称为胸腺癌。它包括鳞状细胞癌、梭形细胞癌、淋巴上皮瘤样癌、透明细胞癌、腺鳞癌、粘液表皮样癌、基底细胞样癌、腺样囊性癌等组织学类型。本文从临床、病理诊断和鉴诊断别以及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对上述各类型胸腺癌分别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喉部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喉部黏液表皮样癌进行HE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镜检肿瘤由黏液细胞、表皮样细胞及中间型细胞组成,免疫组化染色示:CEA(+),EMA(+),CK5/6(+),CK8(+).结论:喉部黏液表皮样癌较为少见,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并辅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应与鳞状细胞癌、腺鳞癌及腺样囊性癌相鉴别.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肺部低度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部低度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手术治疗的术式选择。方法 总结并分析了我院胸外科自1956年2000年间手术治疗89例原发性肺部低度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89例中,支气管类癌54例。粘液表皮样癌18例,腺样囊性癌17例,行气管内肿物单纯切除3例,肺叶切除49例,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14例,全肺切除14例,肺楔形切除6例,全组无手术死亡,随访资料统计显示支气管类癌的5年生存率为91.3%,腺样囊性癌的5年生存率为70.6%,粘液表皮样癌的5年生存率为100%,未出现复发及转移,结论 支气管炎癌,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是一组低度恶性的肺部肿瘤,主要好发于主支气管和叶支气管,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肺部反复感染和间断血痰,胸部影像学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多能获得明确诊断,其治疗手段主要是外科手术,切除范围取决肿瘤的部位和受阻塞的肺组织的情况,常规肺叶切除和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是主要的外科手术式。  相似文献   

8.
肌上皮细胞的表型分化在涎腺发育及多形性腺瘤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探讨肌上皮细胞与涎腺发生、涎腺多形性腺瘤发生的关系以及肌上皮细胞的分化状态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材料与方法采用组织学、免疫组化方法对不同发育阶段(胚7~8周、胚9~10周、胚11~14周、胚15~20周)的涎腺胚胎组织及涎腺多形性腺瘤中肌上皮细胞的表型分化及功能状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涎腺发育过程中,导管腔面及基底层细胞表达CK19,偶可表达CK14,而不表达肌上皮细胞的标记物α-SMA,为非肌上皮来源;而原始腺泡和闰管中肌上皮细胞的标记物阳性表达,为肌上皮前体细胞分化而来。在多形性腺瘤中,非管腔的肿瘤实质中,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表达肌上皮细胞标记物CK14、P63、α-SMA,为肌上皮来源,软骨样成分和粘液样成分偶可表达肌上皮细胞标记物CK14和α-SMA,可能亦为肌上皮来源。管腔样结构、浆细胞样细胞、透明细胞不表达肌上皮细胞标记物,可能来自管腔细胞系。结论在涎腺发育过程中,腺泡和闰管来自肌上皮细胞系;导管系统来自管腔细胞系。以肌上皮分化较好的肿瘤预后较好,其中可能的原因为肌上皮细胞分化异常,失去其自身的表型特征,从而失去抑制肿瘤生长和侵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混合瘤是涎腺肿瘤最常见的一种,其针吸细胞学诊断需与涎腺的其他肿瘤鉴别。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1986年12月~1998年12月之间,经针吸细胞学检查且病理组织学证实的75例患者,其中68例组织学为涎腺混合瘤,3例粘液表皮样癌,2例肌上皮瘤,2例神经鞘瘤。1.2方法 用10ml注射器和外径0.7mm的针头常规针吸,涂片立即以 95%酒精固定, HE染色后镜检。2结果 68例涎腺混合瘤观察到6种形态变化,与其他肿瘤比较见附表。3小结 涎腺混合瘤吸出物均为半粘稠血性物,涂片时有粘液感。涂片由腺上皮和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子宫恶性PEComa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结果: 肿瘤发生于子宫体肌壁间,直径约8.5 cm,术前B超提示为平滑肌瘤待排。镜检:肿瘤浸润性生长,由圆形、多边形上皮样细胞及梭形细胞呈片巢状或绕薄壁不规则血管呈放射状排列,瘤细胞透明或嗜酸,异型明显,有较多瘤巨细胞,核分裂象5个/50HPF,可见大片凝固性坏死。免疫表型:瘤细胞Vimentin、SMA、Desmin阳性,HMB45部分阳性,Ki67约40%阳性。结论:子宫恶性PEComa少见,术前易误诊为平滑肌瘤,免疫组化肌源性标记和黑色素标记双向表达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1.
周围神经肿瘤起源于原始神经嵴。由于原始神经嵴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使得周围神经肿瘤中常常出现一些异常分化成分,如上皮样细胞、腺体、横纹肌、骨、软骨和黑色素等,从而给肿瘤的诊断和分类造成困难。本文报告腺性神经纤维瘤,上皮样恶性神经鞘膜瘤和婴儿黑色素性神经外胚叶瘤各1例。重点讨论有上皮细胞分化特征的周围神经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临床和病理资料3例伴上皮样细胞分化的周围神经肿瘤。例1男,46岁,右胸壁肿块2×2cm,无包膜。病理形态,在神经纤维瘤背景中出现成团分化成熟的粘液腺泡。免疫组化为棱形细胞S-100(+),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纵隔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病理特征及诊治。方法:通过对3例纵隔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诊治,复习相关文献,就本病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讨论。结果:纵隔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临床主要表现为瘤体对邻近脏器的局部压迫及刺激症状。病理学提示瘤细胞呈上皮样或组织细胞样,内含血管腔,核分裂象少见。免疫组化显示CD31、CD34、FⅧRAg呈阳性。结论:纵隔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类罕见的血管源性肿瘤。临床症状及体征无特异性,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尤其是免疫组化。治疗首选手术。因其具有潜在恶性,术后宜行瘤床区局部放疗。  相似文献   

13.
(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病理分类 痛痛性综合征痛与非瘤痛与硬化痛与瘤 前1盆脚多发癌恶性勃勒纳氏瘤恶性黑色 素溜恶性间皮启恶性淋巴瘤恶性卵黄襄瘤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恶性钟鹿恶性组织细 胞增生症非寄生虫性经肿横纹肌肉痕及多 发性脂肪瘤化学感受器瘤滑膜软骨瘤病黄 色肉芽肿脊膜溜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 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似粘液溜间皮瘤脚粒 细胞瘤克隆氏病与恶性琳巴溜良性肿瘤淋 白与急淋琳巴管瘤续状化生细胞娜状细地 盛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毛细胞白血病连肿 内胚窦摺粘液表皮样瘤其它肉瘤软骨瘤 上皮腺病网状细胞肉瘤憩室癌腺…  相似文献   

14.
上皮样肉瘤是一种软组织肿瘤,常见于成年男性的皮下或筋膜下,多发于四肢而尤以上肢为最常见。临床及组织学上常可与慢性肉芽肿性炎症、滑膜肉瘤、纤维肉瘤及鳞状细胞癌等混淆而被误诊。此瘤生长缓慢,但易复发,甚至约1/3的病例可发生转移,其恶性倾向常被估计不足。大体上,肿瘤为多结节性,灰白色至灰褐色而带有棕色斑点,镜检则见其结节组成于大的、曙红深染的上皮样细胞而合併以梭形细胞,丰富的胶元及散在的淋巴  相似文献   

15.
16例涎腺肌上皮肿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柯  李君  应李雄 《肿瘤学杂志》2004,10(2):101-103
[目的]探讨涎腺肌上皮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表达以及鉴别诊断.[方法]16例涎腺肌上皮肿瘤进行病理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良性肌上皮瘤12例,恶性肌上皮瘤4例,组织形态均可分为上皮样细胞型,梭形细胞型,浆细胞样细胞型及透明细胞型.良、恶性肌上皮瘤的免疫组化染色S-100蛋白阳性率分别为91.7%(11/12),100%(4/4);SMA阳性率为66.7%(8/12),50%(2/4);Calponin阳性率91.7%(11/12),75%(3/4).[结论]涎腺肌上皮肿瘤的瘤细胞形态多样;S-100蛋白、SMA及Calponin等的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ex-traske-letal myxoid chondrosarcoma,EMC)是一类罕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四肢深部。其组织病理学为分叶状结构,肿瘤细胞排列成丝带状由小叶周边向中心放射状分布;电镜下部分肿瘤细胞质内可见神经内分泌颗粒;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表达波形蛋白(vi mentin),部分表达NSE、Syn、CgA及S-100,CK和EMA可灶性表达于上皮样分化区。其粘液样基质奥新兰染色阳性,并抗透明质酸酶。由于该肿瘤生长缓慢,局部复发率高,使肿瘤细胞发生退变或间变,从而形成复杂的病理组织学图像,极易造成病理诊断错误,须与骨黏液样软骨肉瘤、脊索瘤及软组织多种黏液性肿瘤鉴别。由于该肿瘤有特异性的细胞遗传学改变,因此,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筛选出最为特异性的肿瘤融合基因作为病理诊断指标,并找出基因治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唾腺粘液表皮样肿瘤起源于唾腺导管。目前对该瘤的命名尚不统一,部分学者认为,肿瘤生长缓慢,组织形态分化良好、术后仅有局部复发而不发生转移者应称为粘液表皮样瘤;肿瘤生长较迅速,组织形态分化较差,术后不仅局部复发,且可产生淋巴道或血道转移者应称为粘液表皮样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应统称为粘液表皮样癌。我院最近收治一例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18.
乳腺粘液癌是一种少见肿瘤,其特点是瘤细胞能分泌大量粘蛋白。此瘤国内尚未见有报导,我院近10年来外检中遇到8例,报告如下。8例乳腺粘液癌均为女性。年龄为42~74岁。临床主要表现是乳房无痛性肿块。从发现肿块到就诊为1~5个月。肿块发生在右侧乳房6例,左侧2例,均属单发。6例发生在外上象限,2例在外下象限。由外科手术切下之肿瘤多数为圆形或卵圆,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但无包膜。瘤组织最大为7cm最小为2.5cm直径,切面多数区域呈半透明胶冻状,极少数区域见陈旧性出血。瘤组织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切片,以HE染色,少数作嗜银染色,Von-Gieson染色和Mayer氏粘蛋白胭脂红粘液染色。镜检:多数病例的切片标本内见到大量淡蓝色(Mayer氏法中为红色)的粘液,形成“粘液  相似文献   

19.
肺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PPMFH)比较少见,本院发现4例报告如下。例1男,31岁。主因咳嗽,1976年胸片于右肺发现一四块状阴影10cmx8cm。1987年7月咳嗽、胸痛和气短明显加重。胸片显示自右肺第一前助以下为大片状致密阴影,8月24日行开胸探查术。病理检查:右肺中叶肿物大小为20cmx16cmx14cm,呈多结节状,切面灰白及灰黄色,质脆,部分呈条索状,部分发生粘液变性和少量钙化区,包膜完整。镜下为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和组织细胞样细胞呈车辐状和多形性排列,瘤细胞间有炎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Ⅲ型胶原,波形蛋白,α-抗胰蛋白酶,…  相似文献   

20.
20例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标记,对20例恶性黑色素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恶性黑色素瘤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误诊,本组有10例诊断为慢性溃疡.光镜下形态以多种细胞类型和组织形态混合存在为主要特征,细胞类型可分为;上皮样细胞、梭形细胞、透明细胞及瘤巨细胞,瘤细胞排列:上皮样细胞呈实性巢状或片状,有时可呈腺泡状,梭形细胞呈束状、编织状或漩涡状,透明细胞、瘤巨细胞呈小区成群或分散混合在其它瘤细胞间.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本瘤S-100蛋白、Vimentin、HMB45阳性率分别为95%、90%、90%,CK阴性.免疫组化的应用对提高本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结论恶性黑色素瘤临床表现复杂,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依靠靠病理学、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