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肺部高分辨率CT(HRCT)扫描探讨肺小气道病变影像表现,证实小气道病变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基础及主要病理改变.方法 临床疑似诊断或已经诊断为COPD患者50例,进行肺部螺旋CT吸气相+HRCT呼气相扫描,观察CT图片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COPD患者的肺部小气道的病理改变是COPD的发病基础,HRCT呼气相肺部扫描对发现空气潴留、马赛克征等特征性表现明显优于螺旋CT.结论 肺部HRCT呼气相扫描可以发现早期小气道疾病,对COPD的早期诊治起着重要作用,对已诊断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的影像分期、病变累及范围、发病部位有着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纤维化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断分析,并分析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从2007年5月至2009年6月间我院收集诊断的4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纤维化(PF-COPD)患者和4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CT以及血气检查结果和患者的肺功能改变等进行相关的回顾分析。结果经过分析对比可发现PF~COPD患者在性别、发病年龄等方面与COPD患者没有差别,但是PF-COPD患者的临床表现则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纤维化之间,临床表现具有两种疾病并存的特点,PF-COPD患者表现出呼吸困难,对患者的肺功能测定表现为混合型的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血气分析为低氧血症[1]。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纤维化(PF-COPD)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应该对两种疾病分类治疗。根据PF-COPD表现出独特的临床特点,对其进行治疗时除了要控制感染、防止有害物质吸入外,当该病急性发展时可对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及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3.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全球高患病率、高病死率的疾病之—,位居死因的第4位[1]。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临床诊断COPD主要依据肺功能检查(PFT)及临床症状,但二者有不足之处,本文利用CT技术对COPD患者进行定量分析,为临床医师对COPD患者的诊断、分级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医药文摘     
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现状最新的《国家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5年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  相似文献   

5.
王淑云  苏长海 《中国药师》2009,12(6):806-80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由于其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常被认为是COP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呼吸科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定期在门诊随访治疗,而对医生进行肺CT检查和肺功能检查的建议却置若罔闻。后因为痰中突然出现血丝,再去检查时,发现肺内肿块已经出现转移而失去了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以气道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近年来,COPD患病率和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间质纤维化(PIF)在临床特点及病理变化上有相似性,两者并存时,可使其单一疾病的特点变得不典型,或两种疾病的特点并存.随着CT或HRCT,肺功能检查等技术的广泛开展,两者并存这一现象逐渐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破坏性的肺部疾病,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随着螺旋CT的发展和应用,CT不仅能够显示肺部的解剖结构,而且还能够测定肺功能状况,为肺功能的评估与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方法。目的 :通过CT肺功能成像技术的应用,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病。方法 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82例,进行CT检查,分别于深吸气末及深呼气末进行容积扫描。利用肺功能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肺功能的CT成像研究主要是通过肺容积、密度或象素指数的改变来反映肺组织的功能变化,揭示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信息,以期早期发现和早期监测呼吸疾病。CT肺功能的测定在慢阻肺的定量分析等方面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周勇  徐显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9):1242-124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进行性的、不完全可逆的慢性气流受限性疾病,肺功能检查被誉为COPD诊断金标准,但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且不能较全面地反映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是COPD研究中广泛应用的生存质量评价量表,但因条目设计比较复杂,统计方法繁琐,完成耗时较多,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是2001年Mehta等基于临床实践需求研发,由患者本人完成的测试问卷,主要用于对COPD患者健康状况进行简便和可靠评价.本研究对289例COPD患者治疗前后进行CAT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IPF)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25例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胸部X线、肺高分辨CT(HRCT)、肺功能检查等.结果 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具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多数界于上述两种病变之间,X线和CT兼具二者特点,肺功能多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血气分析表现以低氧血症为主,部分合并二氧化碳潴留.结论 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具有其独特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其中临床症状及胸片是诊断的重要线索,HRCT对诊断的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禹芸 《北方药学》2012,(10):59-59
本文通过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风险,得出结论:COPD患者VTE发生率为8.5%,以下肢DVT为主要表现,尤其多发生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是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吴艳玲 《黑龙江医药》2021,34(4):763-765
目的:调查宝安区石岩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认知情况.方法:将宝安区石岩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本次研究人数共377例,其中住院患者177例,门诊患者200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分析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疾病知识知晓情况.结果:在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对COPD知晓率中,男性知晓率低于女性,≥60岁患者知晓率最高,大专及以上知晓率高于其他学历.在肺功能检查知晓率中,男性知晓率高于女性,年龄在45~55岁知晓率高于其他年龄,本科以上学历知晓率高于其他学历.在COPD治疗及预防知识知晓率中,男性知晓率低于女性,≥60岁患者知晓率最高,本科及以上知晓率高于其他学历.结论:宝安区石岩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知识知晓率较低,应加大该地区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知识的健康宣教,同时加强对于该疾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13.
使用Bipap Vison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COPD 46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嘉豫  唐国惠  赵锦 《贵州医药》2004,28(6):575-576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COPD),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导致气流阻塞为特征的疾病状态,其气流阻塞一般呈进行性加重,可以有部分可逆性,或可以伴有气道高反应性。COPD包括: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和合并肺气肿的部分哮喘。病变部位主要发生在中央气道、外周气道、肺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营养不良的护理。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呼吸护理以及营养护理等,观察疗效。结果 50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49例患者都出院了,有1例死亡,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以及营养护理,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注和关心,能够很有效的解决COPD患者营养不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功能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13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OPD的漏诊率及肺功能检测情况.结果 135例COPD患者漏诊63例,漏诊率为46.7%.漏诊率随COPD的严重程度增加逐渐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COPD组患者的FEV1%、FEV1/FVC(%)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着COPD的严重程度增加,FEV1%、FEV1/FVC(%)均呈降低趋势,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肺功能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有必要作为常规检查项目,以利于COPD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6.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气流受限的气道慢性炎症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则表示COPD病情恶化,患者出现肺功能衰减、咳痰、发热等严重症状,病死率高~([1])。临床研究表明~([2])引发COPD发展的主要诱因是下呼吸道感染,期间有大量炎症因子表达。因此,本研究意在探究炎症因子检测对AECOPD的诊断价  相似文献   

17.
吕敏 《临床医药实践》2009,(2Z):1373-1374
呼吸衰竭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最常见的合并症,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进两年来我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共31例病人进行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观察分析,说明无创性机械通气作为COPD合并型呼吸衰竭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命质量的延续护理要点。方法:研究对象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例数78例,采用抽签或随机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月-2018年8月,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39例患者)、对照组一组(39例患者),分别实施延续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心理领域、躯体领域评分和对照组具有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后,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由气道慢性炎症引起,病变主要累及肺部,呈扩展性发展,是一种不完全可逆性疾病~([1,2])。由于COPD患者经常住院、免疫功能低下,医院内发生真菌感染的机会明显增加~([3])。COPD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是一种认知水平低下的并发性疾病。在我国小型医院,大多数COPD患者在肺部感染诊断时已发展到中重度症状,即使后期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大气环境的污染,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发病率逐年递增,越来越多地影响人生活质量和健康。经过研究证实COPD的发病率和环境污染有密切的关系。空气颗粒物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其中PM2.5对人健康危害最大。研究表明PM2.5可引发诸如哮喘、COPD肺部不适和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对慢性肺疾病患者特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有严重的影响。本文总结了近年来PM2.5对COPD致病机理以及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期望为将来该方面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