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铁蛋白筛查对早期识别孕妇贫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我院的200例孕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测定所有孕妇的血红蛋白及血清铁蛋白水平,采用问卷调查孕妇家庭、个人情况及孕妇的营养情况。结果在200例孕妇中,检出贫血21例,铁蛋白缺乏66例,且随着孕周的增加,铁蛋白缺乏的患病率逐渐增高(P0.05),贫血患病率也逐渐的升高,但随着孕周的增加贫血患病率对比无明显(P0.05);血红蛋白与铁蛋白存在相关性。结论铁蛋白筛查对早期识别孕妇贫血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马雅静  刘旻 《农垦医学》2009,31(5):413-414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检测对孕妇缺铁性贫血的早期诊断和营养保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查阅及检测592例孕妇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检测血清铁蛋白(Fn)、锌原卟啉(ZPP)、血红蛋白(Hb),依评价标准,分为铁正常、贮存铁减少(IDS)、红细胞生成缺铁(IDE)与缺铁性贫血(IDA)四组,检测部分孕妇可溶性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IR)。结果:妊娠期孕妇贫血总发生率为33.1%。贫血孕妇的铁储备低,IDS、IDE、IDA各期sTfR水平随铁缺乏程度显著增加。健康组与贫血组妇女sTfR、Fn的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检测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有利于孕妇贫血的早期诊断和营养保健,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临床调查缺铁性贫血发病急妊娠期铁缺乏的发病情况,并分析其预防性补铁时机.方法 该研究方便选取的样本病例为该院收治的80名血清铁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正常的孕妇,以2014年10月—2016年10月间为样本选取时段,采用抽签分组方式进行分组,不予以铁剂补充的40名孕妇为对照组,而予以生血宁片进行口服的40名孕妇为实验组,对两组孕妇不同时段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水平、缺铁性贫血发病率和铁缺乏发病率进行检测和比对.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孕妇各个阶段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明显较高,缺铁性贫血发病率(15.0%)和铁缺乏发病率(42.5%)明显较低,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在孕周16周时对其进行预防性补铁,可将缺铁性贫血和铁缺乏发病率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纵向分析本中心孕妇铁缺乏现状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2月在我院产前检查的孕早、中、晚期孕妇,筛选检测铁蛋白3次以上,检测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 SF)及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按照首次检查是否缺铁、贫血分为4组:铁缺乏贫血和不贫血组及非铁缺乏贫血和不贫血组,铁缺乏组予补充铁剂,研究孕妇缺铁情况及补铁疗效,分析补铁效果不佳原因。结果:符合中心研究要求的孕妇共994例,各期SF和H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妊娠早、中、晚期铁缺乏(iron deficiency, ID)患病率分别为66.90%、78.41%、64.88%,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患病率分别为16.95%、14.13%、3.94%。经正规补铁治疗后,妊娠晚期ID及IDA均明显改善(P<0.001)。结论:铁缺乏现象严峻,但可防可治。孕妇进行SF检测,指导孕妇科学补铁,关注孕妇补铁的依从性,可明显减少妊娠期缺铁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根据血清铁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给予孕妇预防性补铁对妊娠期铁缺乏、贫血、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300例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同时监测血红蛋白及血清铁蛋白,当血清铁蛋白<30μg/L时给予预防性口服补铁73. 6 mg/d,对照组监测血红蛋白,当血红蛋白<110 g/L时给予治疗性口服补铁220. 8 mg/d,比较两组孕妇产前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水平,铁缺乏、贫血发生率、补铁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产后出血、产后贫血发生率。结果:截至分娩前,试验组孕妇的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孕妇的铁缺乏、贫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补铁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试验组孕妇产后贫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孕期根据血清铁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给予孕妇预防性补铁对增强孕妇补铁依从性、降低孕期铁缺乏、产前产后贫血发生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缺铁性贫血孕妇服用“含铁桔粉”补充铁剂前、后血清铁蛋白的变化。31名健康女性血清铁蛋白正常值为40.65±20.99ng/ml((?)±SD)。正常值下限为20ng/ml。87例缺铁性贫血孕妇(孕26~32周)的血清铁蛋白为12.76±4.47ng/ml<20ng/ml的占86.49%,≌20ng/ml的占13.51%。经补铁治疗后,血清铁蛋白由12.76±4.47ng/ml上升为30.14±11.80ng/ml(P<0.001)。妊娠后期的孕妇,对铁的需要量明显增加,可产生缺铁性贫血,用“含铁桔粉”补充铁剂可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前白蛋白联合血清铁、铁蛋白检测对缺铁性贫血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住院部符合纳入标准的缺铁性贫血患者共186例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抽取所选对象静脉血进行前白蛋白、血清铁及铁蛋白的检测,并对检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缺铁性贫血组前白蛋白、血清铁及铁蛋白水平比健康组水平低(P0.05)。轻度缺铁性贫血组的前白蛋白、铁蛋白水平比健康组低(P0.05),但血清铁水平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及重度缺铁性贫血组的前白蛋白、血清铁及铁蛋白水平比健康组低(P0.05),轻、中、重度缺铁性贫血组之间的前白蛋白、血清铁及铁蛋白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且呈降低的趋势。结论前白蛋白联合血清铁、铁蛋白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以及贫血程度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中期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和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 SF)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0―12月于苏北人民医院产检的孕妇276例,测定其Hb与SF等相关红细胞参数,根据Hb与SF的值分为正常孕妇组、缺铁性非贫血组及缺铁性贫血组,对3组孕妇Hb及SF等红细胞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在276例孕妇中,铁蛋白缺乏者占25.3%,贫血发生率13.4%,其中绝大部分为轻度贫血。贫血孕妇中56.8%存在铁缺乏,铁蛋白缺乏者中30%存在贫血,Hb与SF存在相关性。此外,缺铁性非贫血组与正常孕妇组S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b、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缺铁性贫血组上述各项指标均低于正常孕妇组(均P<0.05)。结论:为了母婴健康,建议对孕妇的孕期尤其是孕早中期进行SF检测,以便及早发现铁缺乏孕妇,在缺铁性贫血的早期进行干预性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生血宁片联合琥珀酸亚铁片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太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孕妇,依据治疗方式分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生血宁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琥珀酸亚铁片治疗。统计并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妊娠结局;比较两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清铁蛋白及总铁结合率等指标恢复正常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76.32%,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清铁蛋白及总铁结合率等指标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2.63%)低于对照组(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生血宁片联合琥珀酸亚铁片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孕妇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贫血症状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妊娠期妇女铁缺乏(ID)和缺铁性贫血(IDA)的患病情况。方法选取武汉地区医院收治的妊娠期妇女2275例,统计ID和IDA发病率,比较不同孕周妇女ID、IDA的发病情况和贫血程度。结果武汉地区妊娠期妇女ID患病率为28.79%(655/2275),IDA的发病率为24.79%(564/2275)。孕晚期孕妇ID、IDA的发病率高于孕中期和孕早期,各孕期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妇女IDA轻度贫血患病率高于中、重度贫血患病率(P0.05)。结论武汉地区妊娠晚期妇女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以轻中度贫血为主,应给予妊娠期预防性补铁。  相似文献   

11.
王伟光  王越  苏海浩  李凯  邓文  林英  刘瑛 《广东医学》2007,28(3):467-468
目的 观察益生茵对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防治作用.方法 162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儿童,按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补充肠道益生菌,对照组不补充肠道益生茵,两组均统一按常规治疗原则给予喂养指导.合理调整饮食,两组连续随访观察2个月,观察两组儿童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血清铁的水平变化,并分别记录两组儿童在治疗期间临床体征改善情况和患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的次数.结果 两组儿童在试验前后比较,血红蛋白、血清铁及血清铁蛋白均有上升,且补充肠道益生茵组儿童的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及血清铁上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补充益生茵组儿童的临床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的患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益生菌对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李春娇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115-116
目的观察铁之缘片改善妊娠期轻中度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方法符合妊娠期轻中度缺铁性贫血的128例患者,其中78例孕周为12~27周、90g/L≤血红蛋白≤110g/L;50例孕周为28~35周、80g/L≤血红蛋白≤100g/L,均给予铁之缘片治疗,每日3次,一次4片,共30d,治疗前后进行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及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及肝肾功能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实验室检查,同时观察治疗过程药物的副作用情况。结果口服铁之缘片治疗妊娠期轻中度缺铁性贫血,不同孕周的妇女其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血清铁、血清铁蛋白等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中期妊娠与晚期妊娠即孕周不同,贫血指标改善情况无差异;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和生化指标无明显变化,全部患者服药期间均未出现通常口服其他铁制剂常见的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结论铁之缘片对中晚期妊娠轻中度缺铁性贫血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孕妇长期服用依从性好,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孕妇缺铁性贫血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院94名正常孕妇进行了缺铁性贫血的调查分析。膳食调查发现孕期铁摄入量达到了供给量标准,膳食铁来源于植物性食物占92.20%,膳食中铁吸收不良可能是缺铁的主要原因,从各期服妇血红蛋白含量、血清铁蛋白及红细胞游离原卟啉测定结果表明,随孕周增加体内铁缺乏日趋明显,孕妇贫血患病率也逐渐升高,不同孕期缺铁性贫血发生率分别为7.14%、24.24%及42.55%。根据所提示的问题,提出了对孕期缺铁性贫血的  相似文献   

14.
血清铁、铁蛋白和铁染色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血清铁、铁蛋白和铁染色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价值.②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法、化学发光法和普鲁兰反应法分别对65例缺铁性贫血组、158倒非缺铁性贫血组和38倒健康对照组患者进行血清铁、铁蛋白和细胞内外铁检测.③结果 缺铁性贫血患者血清铁、铁蛋白和骨髓细胞内、外铁明显减少,与非缺铁性贫血及健康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非缺铁性贫血组血清铁、铁蛋白和细胞内、外铁琦增高,与缺铁性贫血及健康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④结论 血清铁、铁蛋白和骨髓细胞内外铁的多少能灵敏的反应机体对铁的贮存和利用水平,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三明市区儿童铁缺乏情况及5年来的变化。方法在市区随机抽取满6个月龄~ 7岁内儿童412名,进行Hb、ZPP和SF等三项血液学检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查412名儿童中有缺铁性贫血者52例(12.6%),有铁缺乏者68例(16.5%),血清铁蛋白异常者12例(2.9%),男女无差异(P〉0.05);缺铁性贫血及铁缺乏症发生率以6个月~ 12个月年龄组高。2008年与2003年对比,缺铁性贫血者明显升高(P〈0.01),有铁缺乏者的比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铁蛋白异常者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儿童铁缺乏症普遍存在,应向广大群众加大预防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和铁缺乏症重要性的宣传,指导合理膳食。  相似文献   

16.
铁营养干预对妊娠期贫血的防治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研究铁营养干预对妊娠期贫血的防治作用,以及对孕期铁营养状况的改善效果。②方法 将132例中期孕妇随机分为铁干预组与对照组。营养干预连续进行12周(追踪观察至孕晚期),两组孕妇于干预前后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红细胞游离原卟啉、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运铁蛋白饱和度等指标。③结果 铁干预组除铁蛋白外,其它各项指标均有显改善,贫血患病率及储存铁缺乏率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性(P<0.05)。④结论 妊娠期铁营养干预,可以提高铁营养水平,降低孕期贫血患病率。  相似文献   

17.
《陕西医学杂志》2013,(2):207-208
目的:观察乳清乳铁蛋白对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治疗作用。方法:120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儿童,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乳清乳铁蛋白,对照组服用硫酸亚铁片,两组均统一按常规治疗原则给予喂养指导。观察两组儿童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血清铁的水平变化,并分别记录两组儿童在治疗期间临床体征改善情况及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儿童在治疗前后比较,血红蛋白、血清铁及血清铁蛋白均有上升,且服用乳清乳铁蛋白儿童的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及血清铁上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服用乳清乳铁蛋白儿童的临床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清乳铁蛋白的副作用明显小于硫酸亚铁。结论:乳清乳铁蛋白对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有明显改善,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髓铁染色和血清铁蛋白对患者小细胞性贫血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确诊的50例慢性病贫血(ACD)患者及53例缺铁性贫血(IDA)患者,利用化学发光仪对铁蛋白(SF)含量检测,对骨髓涂片进行铁染色,在低倍光镜及油镜下观察细胞内、外铁,并计算细胞内铁阳性率。结果:慢性病贫血患者SF含量(345.27±268.37)ng/ml明显高于缺铁性贫血患者(8.35±2.49)ng/ml,P<0.05;内铁含量为(21.75±19.39)%高于缺铁性贫血组(0.74±0.23)%,P<0.05;外铁含量也明显高于缺铁性贫血组,P<0.05。结论:缺铁性贫血患者铁蛋白及骨髓内、外铁含量显著下降;慢性病贫血患者铁蛋白及骨髓内、外铁升高。骨髓铁染色和血清铁蛋白检测对小细胞性贫血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孕早期孕妇采用小剂量铁剂补充对其妊娠期贫血预防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1月接收的74例孕早期孕妇为此次研究实验的主要对象,通过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37例,实施常规饮食干预,研究组为37例,予以小剂量铁剂补充,比较两组贫血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以及血清铁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统计数据并比较分析,治疗前,两组血清铁蛋白水平等各项临床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铁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等临床指标获得了极大改善,且与参照组各指标变化比较有差异(P0.05),同时研究组贫血发生率为(2.70%),参照组贫血发生率为(2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早期孕妇予以小剂量铁剂补充,应用价值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期纠正缺铁对孕妇贫血以及产后出血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0月缺铁性贫血孕妇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没有及时通过铁剂补充,单纯增加进食富含铁的食物,而研究组则及时补充铁剂。比较两组补铁后贫血相关指标以及分娩后产后出血情况。结果研究组孕妇通过铁剂纠正贫血后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红细胞比容(Hct)比对照组好,产后出血率比对照组低,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注重纠正孕妇贫血对降低产后出血率存在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