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7 毫秒
1.
目的 了解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5月到2006年6月收治的80例AMI患者,根据发病年龄分为老年组45例,对照组35例.结果 老年组女性比例大(P<0.05),伴糖尿病、脑卒中者多(P<0.05);老年组AMI发病前有明显诱因者所占比例少(P<0.05),无痛性心肌梗死所占比例大(P<0.01),梗死面积广,前壁+下壁和无Q性心梗多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心力衰竭、严重感染、死亡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AMI预后差.  相似文献   

2.
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缨  裴林林 《河北医药》2010,32(24):3465-3466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243例AMI患者分为青年组(〈45岁,39例)、中年组(45~60岁,63例)及老年组(〉60岁,141例),回顾性分析其危险因素、性别差异、临床表现、梗死部位和并发症等多方面特点。结果青年组、中年组患者吸烟的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多有典型的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而老年组症状多不典型。老年AMI患者中女性比例较非老年组高,老年组高血压、糖尿病、多支血管病变的比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青中年组(P〈0.05)。结论鉴于不同年龄组AMI患者有不同的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冠脉病变特点,宜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唐莼 《中国医药指南》2010,8(14):111-112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17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病历资料,按老年组(≥60岁)和对照组(<60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老年女性中,AMI发生率为29.6%,明显增高(P<0.05),老年组无痛性心肌梗死明显增高(P<0.05),高血脂、束支传导阻滞、心力衰竭、心脏破裂,死亡发生率增高(P<0.05)。结论老年人心肌梗死呈现非典型性心绞痛或无痛,严重并发症多,且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老年人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并发症。方法对170例连续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病历资料按老年组(≥60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老年女性中,AMI发生率为29.9%,明显增高(P<0.05),老年组无痛性心肌梗死明显增高(P<0.05),高血脂、束支传导阻滞、心衰、心脏破裂,死亡、发生率增高(P<0.05)。结论老年人心肌梗死呈现非典型性心绞痛或无痛,严重并发症多且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5.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方法将71例确诊为AMI的住院患者按年龄分为≥60岁组(老年组)和〈60岁组(对照组),收集其性别结构、基础病变和临床特点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组与对照组相比,女性患者的比例及糖尿病、不典型症状者、心衰、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发生率高(P〈0.05),死亡率亦高(P〈0.05),老年组前壁加下壁心梗、无Q波性心肌梗死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老年人AMI患者的临床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54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4例60岁以上老年人AMI进行临床分析。结果60岁以上老年女性AMI患者发病率明显增多,无痛性心肌梗死明显增多,并发症、病死率明显增多。以急性左心力衰竭竭为超症状的60岁以上老年组明显增多,而梗死范围、死亡原因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60岁以上老年无痛性AMI多见,病情严重程度高,并发症发生率高,而性别对AMI的发生和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旳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1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08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分析老年组(61例,≥65岁)与非老年组(47例,<65岁)无胸痛时的主要临床症状、梗死部位、主要合并症和并发症以及治疗和预后等方面情况差异。结果老年组无胸痛者39例,占本组63.9%,非老年组无胸痛者9例,占本组19.1%;两组患者经心电图检查后发现,其梗死发生的部位情况接近,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老年组在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急性脑血管意外等情况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死亡15例,占本组24.6%,非老年组死亡7例,占本组14.9%。组间病死率比较具显著性(P<0.05)。结论 AMI与性别及年龄具有一定相关性,老年人AMI临床多数表现为无痛或非典型性胸痛,且具有更多的并发症和更高的病死概率,熟悉老年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尽早诊断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对降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使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再通,能降低患者住院病死率,改善其预后已得到公认。本文旨在探讨老年人AMI溶栓治疗是否可以早期普遍开展。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所有病例均符合1979年WHO诊断标准。老年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65~88岁,平均(72±6)岁。非老龄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35~64岁,平均(50±8)岁。梗死部位:老年组前壁心梗18例,前间壁2例,下壁10例;非老年组前壁19例,下壁9例,下壁 右室  相似文献   

9.
索瑞峰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1):167-168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为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84例中青年AMI患者和同时期的40例老年AMI患者进行对比,从两组的危险因素、性别差异、起病诱因、临床表现、梗死部位和并发症等多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中青年组冠心病家族史、吸烟两项危险因素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高血压、血脂水平显著低于老年组(P〈0.05);C反应蛋白(CRP)中青年组明显高于老年组,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老年组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患者发病多有明确诱因,临床表现典型,冠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预后较好,并发症相对较少。结论不同年龄段AMI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及梗死部位、病灶数目,临床诊断及治疗应结合患者特点,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青年与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 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104例住院的青年(年龄≤45岁)AMI患者(青年组), 以同期住院的121例老年(年龄≥65岁)AMI患者作为对照, 分析AMI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冠脉病变特点及治疗策略。结果 青年组吸烟、冠心病家族史、高脂血症、典型胸痛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 青年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率、并发症以及病死率低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多系单支、中度血管病变为主, 老年组以多支、重度血管病变为主。青年组药物保守治疗比例较老年组高(P<0.05), 老年组患者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多于青年组(P<0.05);青年组患者从症状发作到医院时间、医院到导管室时间均小于老年组(P<0.05)。结论 青年与老年AMI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冠脉病变特点及治疗策略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预后进行分析。方法对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127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选择同期的非老年患者102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老年组患者中女性的比例高于男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在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以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方面都明显的高于非老年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多为无痛性,而且有较多的并发症,病死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典型和无痛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以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方法将38例不典型和无痛性心肌梗死与同期住院的100例典型心肌梗死的一般资料、梗死部位、并发症相比较,并分析其首发症状。结果两组性别、职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年龄>6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且伴发糖尿病者明显高于后者。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表现给临床诊断造成一定困难,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磁共振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活性,并分析其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AMI患者43例,健康对照组30名,利用磁共振灌注及延迟成像将AMI患者分为透壁增强组、非透壁增强组和混合组。AMI患者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及术后6个月分别行心脏磁共振分析梗死心肌质量、左室射血分数及室壁运动异常评分的变化。AMI患者分别于病程第7日及PCI术后6个月抽取肘静脉血测血清hs-CRP水平。健康对照组抽1次血测血清hs-CRP水平。分析PCI术前及术后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及与磁共振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梗死心肌质量及室壁运动异常评分在PCI术后均减少,梗死心肌质量在非透壁增强组及混合组中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壁运动异常评分在非透壁增强组降低(P<0.05);左室射血分数在3组患者PCI术后均增加,在非透壁增强组及混合组中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前及术后6个月血清hs-CRP较健康对照组均降低,但术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6个月血清中hs-CRP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PCI术前的左室射血分数与血清中hs-CRP独立相关(R2=0.318,P<0.05)。结论磁共振灌注技术可以有效预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活性,对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价值。检测血清hs-CRP对预测心肌活性,评估冠状动脉缺血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青年和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及血脂谱特点。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的138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分为中青年组(32~59岁,38例)和老年组(60~89岁,10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血脂谱特点。结果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男性比例显著高于女性,且中青年组患者的男性比例较老年组显著升高(P<0.01),中青年组的吸烟史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P<0.01),老年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较中青年组高(P<0.05),两组患者的血脂异常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青年组患者以高三酰甘油(TG)、高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为特点,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能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年龄提前,non-LDL-C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评估不亚于LDL-C。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MOFE)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0月诊治的17例老年AMI患者的资料,分析老年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结果在衰竭器官中,以心、肺、肾最多见。心肌梗死部位:广泛前壁5例,死亡4例(80%);前壁2例,死亡1例(50%);下壁合并右室2例,死亡1例(50%);前间壁3例,死亡1例(33.3%);下壁4例,死亡1例(25%)。结论心脏衰竭可能是老年AMI合并MOFE的始动原因,还与合并基础疾病、梗死部位等密切相关,积极治疗可能会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1年3月~2006年3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DM)合并AMI患者62例与同期的非糖尿病合并AMI 7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AMI的临床表现。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AMI较非糖尿病合并心梗者相比有以下临床特点:(1)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高及死亡率较高(P<0.01);(2)多部位梗死多见及梗死面更广;(3)2型糖尿病合并AMI组中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预防或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血压,改善高脂血症等综合措施,对预防和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连娣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3):157+160-157,160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高危因素及心肌梗死的部位,及其对防治此类疾病发生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2年5月~2010年6月,青年AMI患者78例,随机选择同期本院老年AMI患者105例作为对照组,调查患者发病的高危因素及心肌梗死部位等差异。结果: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为青年组心肌梗死发病的高危因素(P〈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青年组与老年组心肌梗死发病率与高血脂、既往冠心病史(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青年组AMI广泛前壁及前壁发病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下壁并后壁,及多部分梗死青年组与老年组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AMI男性患者发病率高,多有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高危因素,发病时以广泛前壁及前壁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特征进行系统分析,为老年COVID-19患者的早期识别和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收治的228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表现、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肺部CT特征、疾病转归、平均住院天数等按年龄和病情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8例老年组患者发热比例低于非老年组(P0.05),且高热比例显著低于非老年组(P0.001);老年组呼吸困难和纳差比例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合并高血压病、低蛋白血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比例均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轻症患者血常规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CRP、AST均较非老年轻症患者显著升高(P0.001);老年组ALB明显低于非老年组(P0.001),且重症患者ALB明显低于轻症患者(P0.001)。老年组肺部CT示双肺多叶受累和胸腔积液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轻症转为重症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更长(P0.05)。结论:老年COVID-19患者以发热及中低热为主要临床表现,合并基础疾病多,重型和危重症型多见,血常规以NEUT%升高为主、常伴有肝功能障碍和低蛋白血症,易多叶受累和胸腔积液,平均住院天数长,死亡率高,预后差。合并细菌感染和低蛋白血症可能是老年COVID-19病情严重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溶栓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69例AMI患者,将其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表现、诱发因素、合并症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异同。结果在临床表现方面,18例老年不典型胸痛患者与中青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发因素中青年组高于老年组(P<0.05);在合并症方面,老年组中合并症高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中并发症室上性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与中青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MI患者的护理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和特点,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提高溶栓的成功率,降低AMI病人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比35例老年AMI与46例非老年AMI在首发症状、心肌梗死的部位、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区别,进行假设检验。结果老年AMI组胸痛率低于对照组(P<0.05);无胸痛时,心力衰竭、胸闷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梗死部位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症中心力衰竭、急性脑血管意外、肺内感染、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AMI患者发生胸痛者较少,无胸痛时易发生心力衰竭和胸闷,心力衰竭、肺内感染、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年轻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