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脱髓鞘疾病是以神经髓鞘脱失为主要或始发病变而轴索、胞体和神经胶质受损相对较轻的神经系统疾病,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或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PNS)。前者较具代表性的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有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后  相似文献   

2.
周叶 《医学信息》2009,22(8):1656-1656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反应异常及遗传、环境因素有关.有缓解、复发或加重的临床特点,临床表现多样复杂,多以肢体无力,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或失明、感觉异常、复视、共济失调、智能或情绪改变为首发症状,可有数月或数年的缓解期.再出现新的症状或原有的症状再发.严重者可引发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直接威胁生命.感染、外伤、拔牙、妊娠、分娩、过劳及精神紧张等均可诱发或引起MS复发,所以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健康指导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慢性压迫性颈脊髓损害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颈脊髓慢性压迫性损伤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研究,探讨其病理生理机制。方法:短毛豚鼠12只,8只用于模型制备,4只为正常对照。建立颈脊髓慢性压迫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4周、8周对实验动物进行运动功能及电生理评价,并分批处死动物取样切片,以日本东芝H-600型透射电镜(每次动物4只),与正常组进行对照。结果:术后4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肿胀,胞浆内粗面内质网排列尚规则,核糖体仅部分脱落,部分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清晰。白质前索呈原发性脱髓鞘改变,髓鞘变薄排列松散,胶质细胞水肿,部分有脱髓鞘改变,轴索结构基本正常。脊髓内毛细血管腔变细,内皮细胞肿胀。术后8周脊髓前角神经元胞体缩小或固缩,核内染色质成团块状,粗面内质网排列紊乱,线粒体广泛肿胀,嵴模糊。白质侧索髓鞘排列松散,出现原发性脱髓鞘改变,前索广泛脱髓鞘改变,部分轴索出现变性、坏死等改变。脊髓内毛细血管腔闭塞,内皮细胞凋亡变性。结论:来自前方的颈脊髓慢性压迫性损害,早期主要引起脊髓前索的原发性脱髓鞘改变。随着压迫程度的加重和时间的延长,逐渐出现脊髓内血供障碍、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退变、前索轴突变性等不可逆性改变。  相似文献   

4.
1 引言干细胞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是一类具有无限或较长期的自我更新能力,并能产生至少一种高度分化子代细胞的细胞。在胚胎与成体组织中均存在着干细胞。这类细胞在细胞周期中周而复始地运行,不断进行分裂以维持自己的数目,同时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能退出细胞周期,进行终末分化。它可在适当条件下诱导为神经干细胞,后者可增殖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脊髓损伤后因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不能再生,轴突脱髓鞘,胶质疤痕的形成,局部的微环境发生改变等。目前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细胞。  相似文献   

5.
三叉神经痛脱髓鞘改变的光镜和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中撕脱的周围神经支进行光镜观察,2例进行电镜观察。可见神经纤维不同程度退行性变,肿胀、增租,轴突不规则或消失,髓鞘正常纹理不清,结构紊乱、变形,有的增生增厚呈乳头状或球状突向轴浆,有的松解、断裂呈多层状、空泡状、空网状改变,严重者出现脱髓鞘化。同时观察到三叉神经远心端病变较近心端严重,认为三叉神经的脱髓鞘改变是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理改变和主要病因,支持三叉神经痛的周围病原学说,并结合文献对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发病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硬化的质子磁共振分光镜检查及磁化转移胡瑞琅,何祥综述质子磁共振分光镜检查(MRS)是一种较灵敏的检查方法[1],可直接或非侵入性地检查脑病灶,可发现典型的急性脱髓鞘改变[2],帮助鉴别急性多发性硬化(MS)斑的脱髓鞘与慢性MS斑的神经元丧失[3...  相似文献   

7.
瘤块型脱髓鞘病变的临床及病理特点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Liu D  Yang C  Liu X  Cai K  Cui D  Man K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2,31(1):16-19
目的:观察瘤块型脱髓鞘病变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探讨其病理特征及发生原因。方法:对3例瘤块型脱髓鞘病变的临床特点,CT、MRI所见,治疗效果及随访材料进行分析,并且组织学(HE、髓鞘和轴索染色法)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其病理学改变。结果:瘤块型脱髓鞘病变以急性起病为主,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及社声恍惚、语言迟钝、瘫痪、病理征阳性等脑实质受损和脑局灶性定位的症状和体征。CT、MRI扫描为脑实质占位性病变。对激素治疗均有效。随访6-31个月均未发现病情进展或复发。病理特点主要侵犯两侧大脑半球,病灶区域脑组织脱髓鞘,但轴索仍保留,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大量淋巴细胞在血管周围套袖样浸润,并可见单核巨噬细胞反应。结论:瘤块型脱髓鞘病变是具有独特临床表现和病理形态特点的炎性疾病;其发生原因可能与病毒感染诱发的变态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松解术治疗周围神经嵌压症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松解术是治疗神经嵌压症的有效手段。周围神经嵌压所导致的病理改变为脱髓鞘改变或理化改变,在作者实施神经松解手术的一组101例病人中[1],有54.5%(55例)在2月之内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其中22.8%(23例)在10天内具有明显的功能恢复。受...  相似文献   

9.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又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是累及周围神经的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疾病,主要病理改变是脱髓鞘和炎性浸润。临床上呈急性或亚急性发病,以迅速进展的肢体无力、腱反射减弱、肌张力降低为特征,是世界范围内引起急性弛缓性瘫痪的常见病因。目前多认为是由感染等因素诱导、细胞及体液免疫共同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Toll 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LR)是一种模式识别受体,可以识别病原微生物的保守抗原分子,如脂多糖、肽聚糖等。Toll 样受体信号的过度活化可打破机体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近年来研究发现 Toll 样受体家族(TLRs )在 GBS 发病及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 TLRs 及其信号通路在 GBS 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重点介绍 TLR2,4,9在GBS 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曹恒恩  牛平 《解剖科学进展》2013,19(1):92-95,99
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广泛应用,桥臂病变(pontine brachium lesion,PBL)的检出率增加。其病因复杂,涉及脑血管病、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脱髓鞘疾病等几乎所有CNS疾病。一些全身性疾病,包括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中毒、感染及其它疾病,也可导致继发性桥臂受损。PBL可为单侧或双侧,前者多为脑血管病,后者多为CNS变性病、脱髓鞘疾病及代谢性疾病等,其治疗及预后取决于病因。PBL的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病理变化及其机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董梅  刘瑞春  郭力  李春岩 《免疫学杂志》2003,19(6):436-438,442
目的:研究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病理变化,探讨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利用光镜、电镜观察EAE大鼠模型组织学改变,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血脑屏障的破坏程度。结果:光镜下可见小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呈袖套状改变,血管周围明显脱髓鞘,神经元变性;电镜下可见髓鞘松散、断裂或融合,轴索细胞器消失,神经元内质网扩张脱颗粒,脊髓病变广泛,程度重于脑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随病情加重荧光渗漏的范围和程度也加重。结论:EAE的病理改变除血管周围炎性浸润及白质脱髓鞘,也可能有轴索的早期脱失和神经元变性,其改变可能涉及不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脑组织学及脂质过氧化和一氧化氮的变化。方法: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1个月大鼠脑组织学改变,并测定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及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光镜下可见脑水肿、脑软化、白质脱髓鞘,透射电镜下见到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嵴变短、神经纤维脱髓鞘,血脑屏障受损;SOD、GSH-PX活性下降,NOS活性、MDA、NO含量增加。结论:糖尿病可引起明显的脑组织形态学改变,其中以线粒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LINGO-1在溶血卵磷脂注射诱导脊髓脱髓鞘病变小鼠脊髓中的动态表达变化。方法模型组小鼠接受1%溶血卵磷脂注射至T8-9和T9-10胸椎节段的脊髓双侧腹外侧区,诱导脱髓鞘病变。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病变范围;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病变区脊髓LINGO-1的表达变化。结果溶血卵磷脂注射1d后,病变区脊髓LINGO-1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均最为显著,其后逐渐下降,LINGO-1mRNA在2周后接近空白对照,而LINGO-1蛋白至4周时仍略高于空白对照。结论LINGO-1在脊髓脱髓鞘病变早期即上调并呈一定规律性改变,提示其与脊髓脱髓鞘病变有关;对于治疗脊髓脱髓鞘病变,LINGO-1拮抗剂应在损伤早期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环己酮草酰二腙(CPZ)诱导急性脱髓鞘后小鼠认知功能的改变,以及海马和大脑皮层中Nkx2.2同源域转录因子(Nkx2.2)的表达变化,并探讨两种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0.2%CPZ喂养ICR小鼠6周建立急性脱髓鞘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MWM)和悬尾实验(TST)检测CPZ介导的急性脱髓鞘后小鼠行为学的改变; Western Blot检测脱髓鞘后小鼠海马和大脑皮层中髓鞘碱性蛋白(MBP)和Nkx2.2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PZ脱髓鞘后小鼠海马和大脑皮层中Nkx2.2的表达变化。结果:MWM和TS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小鼠相比,CPZ组小鼠MWM实验中的逃避潜伏期时间增加,穿越平台次数减少,TST的悬尾不动时间增加(P 0.05);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PZ组小鼠海马和大脑皮层中的MBP蛋白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Nkx2.2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PZ组小鼠海马和大脑皮层中Nkx2.2的免疫阳性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CPZ介导急性脱髓鞘后小鼠的认知功能下降,海马和大脑皮层中Nkx2.2的表达增加,提示Nkx2.2在脱髓鞘模型中的异常增加可能是导致小鼠认知功能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中枢-周围炎症性脱髓鞘综合征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中枢—周围炎症性脱髓鞘综合征 (CPIDS) [1 ] 主要是指在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 (CNS PNS)同时并存或先后出现脱髓鞘的病理过程 ,例如多发性硬化 (MS)合并有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CIDP) ,反之亦然。1 临床类型、病理及电生理研究1.1 临床类型在CPIDS中 ,中枢病变一般常表现为MS ,而合并的周围神经病变则较为多样 ,除了常见的CIDP、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又称吉兰—巴雷综合征 (GBS)外 ,尚有报告MS合并肥大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下运动神经元综合征、急性纯运动性周围神经病…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常因代谢障碍和血管病变使神经系统受损,特别是周围神经常有受累,其主要病理改变为节段性脱髓鞘和神经变性。本文对32例糖尿病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  相似文献   

17.
腓骨肌萎缩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神经病之一。估计该病流行率在挪威西部为36/100,000,在英国纽卡斯尔—厄泼恩—坦因地区为4.7/100,000。根据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可将腓骨肌萎缩区分为遗传性运动和感觉神经病(HMSN)Ⅰ型和Ⅱ型。HMSNⅠ型以神经传导速度严重降低为特征,形态上伴有轴突消失和广泛的节段性脱髓鞘,并常有肥大性变化。Ⅱ型表现为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或略有降低,伴有轴突退化,却无明显的节段性脱髓鞘。现已公认,Roussy—Levy综合征是HMSNⅠ型基因的表现形式。因为Roussy—  相似文献   

18.
少突胶质细胞与中枢神经髓鞘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髓鞘(myelin)是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相互作用的产物,它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解剖学和生物化学过程。研究髓鞘形成不仅在于对髓鞘本身结构和功能的探索,还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临床上的许多脱髓鞘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因而也缺乏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近年来的研究还表明许多老年性疾病如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等也有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脱髓鞘改变。因而,研究中枢神经髓鞘形成还有助于揭开髓鞘病的发病机制,并可能为治疗脱髓鞘疾病找到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 ,HSP )又名家族性 Stompell‐Lorrain 痉挛性截瘫,是一类主要由皮质脊髓束受损所引起的遗传性、神经退行性变的疾病[1]。致病基因突变使胆固醇或神经甾体代谢蛋白质构象改变;高尔基体、内质网和线粒体功能异常;也会影响髓鞘形成、轴浆运输、以及神经传导的异常[2]。其主要的病理改变为双侧皮质脊髓束轴索变性合并或不合并脱髓鞘,下行至双下肢的长轴突纤维最早受到损伤。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病的发病率为0.9/10万~9.6/10万,男性多于女性[3]。  相似文献   

20.
肝性脊髓病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肝性脊髓病是肝硬变门脉高压症的并发症之一 ,与广泛的自发性门体侧枝循环形成或门体静脉分流术有密切关系 ,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双侧下肢对称性痉挛性瘫痪。其病变往往不可逆。肝性脊髓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尚无统一认识。肝性脊髓病与肝硬变和肝性脑病关系密切 ,一般分为 4期。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均有皮质脊髓束脱髓鞘改变。目前尚无肝性脊髓病的动物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