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分析湖南省平江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09~2011年平江县手足口病疫情报告信息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1年,平江县共报告手足口病5 62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99.61/10万;死亡4例,年平均死亡率为0.14/10万。年发病率从2009年的65.3/10万上升到2011年的246.79/10万,上升了2.78倍;4~7月为发病的高峰季节,流行毒株以EV71,CoxA16为主;男性发病人数高于女性,男/女为1.69;5岁及以下儿童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94.92%,其中1~3岁组为最高;散居儿童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86.14%。结论平江县手足口病呈上升趋势,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2.
刘晴 《医学动物防制》2010,(11):1010-1011
目的分析辛集市2009年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为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手足口病防制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辛集市2009年手足口报告病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辛集市2009年共报告手足口病报告病例1 247例,年发病率为193.36/10万,无死亡病例。特点:报告病例中年龄最小的为1.5月龄,最大的为59岁,主要集中在0~5岁年龄组,占病例的93.99%(1172/1 247);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56∶1;手足口病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占73.86%(921/1 247);有明显的季节发病高峰,4~8月份占病例的91.02%(1 135/1 247)。结论辛集市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重点是加强学龄前儿童的手足口病监测;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加强对村办幼儿园卫生监督和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睢宁县睢城镇2010-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睢宁县睢城镇2010-2013年手足口病的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0-2013年睢宁县睢城镇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020例,睢宁县睢城镇年平均发病率为113.10/10万;1~3岁儿童占83.53%,男女性别比例为1.98∶1;季节分布多发生在4-5月,占发病总数的25.6%,10-12月份达第二次高峰,占病例总数的31.5%;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95.59%,其次是幼托儿童。结论:睢宁县睢城镇手足口病有2个发病高峰,分别在4-5月及10-12月。以1-3岁儿童为发病率最高,男性高于女性,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是加强疫情监测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平远县2009-2013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2009-2013年平远县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实时荧光RTPCR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2009-2013年平远县共报告手足口病2 349例,年均发病率为180.16/10万,其中重症病例3例,无死亡病例;男性病例1 451例,女性病例898例,男、女病例数之比为1.62∶1;报告病例以6岁儿童为主(93.36%),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居多,分别占病例数的81.74%和15.50%;发病季节集中在5-7月(60.46%);石正镇年均发病率最高,为267.08/10万,明显高于全县年均发病率;2010-2013年共检测病例55例,其中21例为肠道病毒阳性(38.18%),2010-2012年以EV71(9/21,42.86%)为主,2013以其他EV(11/21,52.38%)为主。结论平远县2009-2013年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年龄和地区差异,5岁以下散居和托幼儿童是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对象,手足口病病原由EV71为主向多种其他肠道病毒共感染转变,需要继续加强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长沙县2011~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学依据。方法:将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收集到的手足口病病例按年份、年龄、性别以及职业等建库,采用 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长沙县2011~2013年手足口病累计报告病例数为9365例,年均发病率为311.44/10万,病死率为0.17%;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5月和11月发病率最高,分别为46.95/10万、47.89/10万;不同乡镇的年均发病率差异较大,发病病例年龄构成以5岁以下的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97%;男性病例年均发病率为361.90/10万,女性病例年均发病率为257.21/10万,年均性别比为1.41:1;结论:长沙县的手足口病发病率处于较高水平,5月和11月发病率最高,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5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是多发人群。应特别重视对5岁以下年龄组人群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同时加强手足口病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湖北省公安县2013年~2017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公安县手足口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公安县2013年~2017年共报告6 814例手足口病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54.67/10万,发病率最高年份为2016年(277.81/10万),最低年份为2013年(74.26/10万),发病主要高峰在4~7月,占总报告发病数的56.19%;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的乡镇为斗湖堤镇1 556例(238.83/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0~5岁组,占病例总数的96.15%,男女性别比为1.37∶1,年龄与性别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P<0.05);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占73.99%。实验室共检测手足口病标本308份,采用RT-PCR方法检测,有108例阳性,阳性检出率为35.06%,其中68份为柯萨奇A16型,38例为其他肠道病毒,2例为EV71。结论: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年龄和职业差异性,应加强重点机构、重点人群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09-2011年咸阳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09-2011年咸阳市报告手足口病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1年咸阳市共报告手足口病12 308例,重症110例,死亡8例,发病率介于52.93/10万~110.71/10万之间。全年各月均发病,发病高峰为4-7月份。5岁及以下婴幼儿占病例总数的94.93%,其中3岁及以下占82.91%;发病以散居儿童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8.52%;发病男女性别比为1.75∶1。实验室诊断病例共报告227例,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阳性占51.54%,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阳性占17.18%,其他肠道病毒阳性占31.28%,病原体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4-7月份针对3岁以下散居儿童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是当前手足口病防控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州市2008-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报告的广州市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广州市2008-2012年共报告15 6895例手足口病病例,重症117例,死亡1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68.34/10万。其中2008年报告6 230例,发病率为57.02/10万;2009年报告14 149例,发病率为128.53/10万;2010年报告35 373例,发病率为319.14/10万;2011年报告46 141例,发病率为363.29/10万;2012年报告55 002例,发病率为431.34/10万。发病主要有两个高峰期,一个主要的高峰期集中在4~6月,另一个在9~10月。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及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95.07%(149 160/156 895),其中3岁及以下儿童病例占发病总数的81.74%(128 247/156 895)。死亡病例均为9~32月龄儿童。2008-2012年共报告手足口病实验室确诊病例11 826例,其中普通病例11 729例、重症病例97例。重症病例和普通病例病原构成存在差异,重症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EV 71)构成比为74.23%(72/97),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构成比为11.34%(11/97);普通病例中EV 71构成比为26.29%(3 084/11 729),Cox A16构成比为34.74%(4 074/11 729)。2008-2012年共发生聚集性病例疫情47起,托幼机构45起,占95.74%;聚集性病例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4~7月,共报告30起,占63.83%(30/47)。结论 2008-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呈逐年增强趋势。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及以下儿童是发病主要人群,EV 71和Cox A16为主要病原,重症病例主要由EV 71引起。聚集性病例高发场所为托幼机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08-2011年兴隆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1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兴隆县手足口病病例,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1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 182例,4年平均发病率为168.74/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6~8月份,占病例总数的66.50%,<5岁儿童发病占病例总数的91.06%,男性多于女性。结论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重症病例易发生在1岁左右的幼儿,应予特别重视,同时要加强手足口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宣威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趋势,为制订手足口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报告的2008~2011年宣威市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宣威市2008~2011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1039例,年均发病率为17.79/10万,传染病发病位次从第7位跃居第1位,2011年发病率(42.26 /10万)比2010年(17.23/10万)上升145.27%,发病率逐年增高(χ2=746.50,P<0.0001).发病的乡镇、街道逐年增多、以城区(4个街道)发病率最高(χ2=1316.75,P<0.0001).手足口病是宣威市儿童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传染病,2011年1岁组儿童发病率高达1028.54/10万以上,男性多于女性(χ2=60.31,P<0.001),呈典型的夏季发病高峰,5~7月发病最高,占总报告病例数的80.64%.以散居儿童为主(占74.01%).结论 手足口病的发病有明显年龄、性别、季节差异,高危人群为婴幼儿,针对重点人群做好预防控制工作,最大限度地控制手足口病疫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亳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手足口病发病统计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亳州市2009-2013年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亳州市共报告手足口病27 088例,年发病率在69.79/10万至109.36/10万之间;全年各月份均有病例报告,发病主要集中在3-6月份(54.60%);性别比为1.84∶1,1~3岁年龄组占发病总数的80.49%,以散居儿童为主,占95.72%,病原学检测EV71病毒占70.67%。结论亳州市手足口病疫情3-6月份为发病高峰,病原学以EV71病毒为主,加强监测、宣传教育是减少手足口发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13-2014年广水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对2013-2014年广水市手足口病的发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3-2014年广水市手足口病病例共计2 949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93.33/10万。手足口病发病呈现季节性波动,主要集中在3~7月。全市各乡镇(办事处)皆有病例报告,其中2个办事处病例报告较多。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例为1.88∶1;病例主要集中于0~5岁组儿童,占所有病例的97.99%;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病原体主要为EV 71型和Cox A16型。结论应加强对手足口病重点人群、监护人及托幼机构有关人员手足口病的卫生知识宣传;定期督导检查,有效遏制疫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云浮市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监测的2010年云浮市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云浮市2010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为7 262例,发病率为299.33/10万.其中城镇发病2 938例,发病率为401.58/10万,农村发病4 324例,发病率为254.45/10万,城镇发病率高于农村(P<0.01);男性发病率为381.39/10万,女性发病率为208.86/10万,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以低年龄组为主,5岁以下年龄组发病6 047例,占83.27%,各年龄段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共报告散居儿童6 050例,占83.31%;3-7月份为发病高峰,共报告3 699例,占病例总数的50.94%,10月份有一个次高峰,报告病例数664例,占病例总数的9.14%.结论 云浮市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存在明显的季节、地区、性别、年龄差异,防控重点是5岁以内的散居儿童;开展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将有助于制定更好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海沧区手足口病疫情动态及流行因素,为防治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9-2013年手足口病监测资料,对海沧区2009-2013年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海沧区共报告手足口病2 151例,年均发病率为165.94/10万,重症4例,均为EV71肠道病毒感染,死亡0例;发病高峰期主要集中4-7月份,9月份有个小高峰;男女比例为1.58∶1,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居多(96.65%),0~5岁占96.11%,其中≤3岁占84.39%。结论海沧区手足口病流行强度较高,每年4-7月份期间以散居儿童为主的重点人群及托幼机构为主的重点场所是本区手足口病的防治关键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10-2013年榆林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状况以及病原学特征,探讨流行趋势,为有效开展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方法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对榆林市2010-2013年手足口病疫情的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3年榆林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7 072例,年均发病率为52.31/10万。不同年份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567,P<0.05),2010年发病率最高(58.39/10万)。榆林市不同区县手足口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163.304,P<0.05),定边县发病率最高,为187.43/10万;5~8月为发病高峰期;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414,P<0.05);发病主要集中在0~5岁组儿童(91.49%),以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为主。病原学检测显示,以EV 71型为主。结论榆林市2010-2013年手足口病的发病存在明显的时间、地区、季节、性别、年龄和职业等特征。因此,应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时段的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颛桥镇2010~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上海市闵行区颛桥镇2010~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和2011年颛桥镇分别报告手足口病病例722和888例,发病率分别为293.8/10万和361.4/10万;2010年及2011年发病高峰均在7月;2010年和2011年患者均主要集中在1到5岁,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54:1;2010~2011年颛桥镇幼托儿童发病构成比分别为31.2%、40.8%,散居儿童发病构成比为65.8%、55.2%,是主要发病人群.结论 2011年颛桥镇手足口病发病率高于2010年,且发病高峰延迟,手足口病防控是今后传染病防控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东莞市寮步镇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东莞市寮步镇2012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东莞市寮步镇2012年共报告手足口病1 628例,发病率为388.94/10万,重症病例2例,重症率为1.22‰;5月和10~12月为发病高峰;0~3岁儿童为高危人群,占病例总数的81.63%,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分别占83.78%和13.21%。结论:东莞市寮步镇手足口病多发在5月和10~12月,以3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应重点加强对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督导和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绵阳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型别及变化规律,为科学制订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1年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统计的绵阳市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对送检的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PCR(RT-PCR)法进行EV71、CoxA16及其他肠道病毒的核酸检测。结果病原学检测结果:2009年检测标本159例,阳性标本90例,阳性率56.60%,病原优势株为EV71型,占95.56%;2010年检测标本198例,阳性标本110例,阳性率55.56%,病原优势株为CoxA16型,占87.27%;2011年检测标本241例,阳性标本138例,阳性率57.26%,病原优势株为EV71型,占92.75%。流行病学监测结果:2009年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422例,发病率26.82/10万;2010年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 348例,发病率44.19/10万;2011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963例,发病率62.20/10万。发病时间高峰在4~6月;发病年龄集中在1~3岁组,占75.69%;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86∶1;发病的场所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结论绵阳市手足口发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原的流行株以EV71和CoxA16为主,呈交替流行态势。因此,继续加强手足口健康知识教育、宣传和病例及病原学监测工作对于手足口病的科学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湖北省郧县2008-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情况。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郧县2008-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用Excel及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1年郧县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 300例,年均发病率51.44/10万,年均发病率城区(85.02/10万)高于乡镇(43.02/10万)(χ2=138.71,P=0.000);2008-2011年发病率分别为21.61/10万、51.18/10万、61.21/10万、71.63/10万。流行季节集中在3~7月(79.23%),年龄集中在<5岁(91.15%),以散居儿童(81.22%)和托幼儿童(13.86%)为主。重症1例,为乡镇散居儿童。聚集性病例90例,均发生在托幼机构。结论郧县手足口病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季节分布明显,乡镇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疫情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20.
吴厚军  杨少平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7):3118-3120
目的分析罗山县2008—2018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进一步提高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水平。方法收集2008—2018年罗山县手足口病的相关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8—2018年罗山县共报告手足口病4 689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55.50/10万,死亡2例。发病高峰为5—6月,全县各乡镇均有病例报告。病例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共报告4 496例,占病例总数的95.88%,其中3岁以下儿童最多,共3 964例,占84.54%。男女性别比为1.66∶1。患儿以散居儿童为主,其次为幼托儿童。结论罗山县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病例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以散居儿童、幼托儿童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