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超声造影诊断肝包膜下小肝癌的临床价值
作者姓名:毛枫  袁海霞  范培丽  曹佳颖  王文平
作者单位:①.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超声科(上海市 200032)
基金项目: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项目shslczdzk03501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ZR1450700
摘    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肝包膜下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间临床表现或其他影像学诊断怀疑为肝包膜下肝癌的51例患者,分析其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的表现,并总结其特征。结果:51例患者,共53个病灶,经手术、介入、临床表现或影像学检查证实。所有病灶均位于肝脏包膜下,45个病灶紧贴肝包膜,8个病灶位于肝包膜下10 mm以内。肝包膜下病灶以等回声和稍高或稍低回声为主,占90.6%(48/53),肿块边界不清和欠清者占94.3%(50/53)。超声造影显示53个病灶中48个表现为动脉期快速增强,同步增强5个。门脉期38个病灶减退呈低回声,占71.7%(38/53);15个病灶呈等回声,占28.3%(15/53);延迟期50个病灶减退呈低回声,3个病灶仍呈等回声改变。53个病灶中,超声造影检查符合"快进快出"类型38个,占71.7%(38/53);"快进慢出"类型12个,占22.6%(12/53);"快进不出"类型3个,占5.7%。常规超声检出15个病灶,检出率为28.3%(15/53),超声造影检出53个病灶,检出率为100%(53/53),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关 键 词:超声  超声造影  肝包膜下肝癌  检出率
收稿时间:2020-03-31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肿瘤临床》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肿瘤临床》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