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2015-2019年我国新报告50岁及以上异性传播艾滋病感染者/患者性别比分析
引用本文:陈方方,马凯芳,张晓婷,葛琳,蔡畅,秦倩倩,汤后林,李东民.2015-2019年我国新报告50岁及以上异性传播艾滋病感染者/患者性别比分析[J].疾病监测,2022,37(5):618-622.
作者姓名:陈方方  马凯芳  张晓婷  葛琳  蔡畅  秦倩倩  汤后林  李东民
作者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室, 北京 102206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No. 2017ZX10201101–002–006)
摘    要:  目的   了解我国2015—2019年新报告≥50岁异性传播艾滋病感染者/患者(HIV/AIDS)的性别比特征。  方法   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我国2015—2019年新诊断发现、诊断年龄≥50岁且经异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分析不同诊断年龄、感染方式的男女性别比差异。  结果   2015—2019年我国新报告≥50岁异性传播HIV/AIDS由2015年29 765例增至2019年60 591例,其中经配偶/固定性伴感染占比由2015年12.7%减少至2019年10.6%,商业性伴及非商业临时性伴构成比维持在较高水平,均值分别为46.0%、39.5%。 随诊断年龄增加,报告病例性别比由50~59岁组1.8增加至60~69岁组2.5、≥70岁组6.8。 分不同感染方式,经商业性伴感染病例和经非商业临时性伴感染者的性别比分别由50~59岁组的10.4和1.1增至≥70岁组的58.7(Z=38.31,P<0.001)和3.4(Z=51.49,P<0.001),经配偶/固定性伴感染的性别比稳定于0.2~0.4。  结论   我国报告≥50岁异性传播HIV/AIDS中不同诊断年龄、感染方式的性别比存在差异。 需扩大高风险人群检测、治疗及综合行为干预工作,结合分子流行病学探索≥50岁人群HIV传播链,提高病例发现效率。

关 键 词: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患者    老年人    异性传播    性别比
收稿时间:2022-01-25
点击此处可从《疾病监测》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疾病监测》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