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大鼠放射性心脏损伤机制的比较医学意义
引用本文:马金柯,高世乐,胡宗涛,王崇,高杉,董六一,刘阳,唐正中.大鼠放射性心脏损伤机制的比较医学意义[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2018(3).
作者姓名:马金柯  高世乐  胡宗涛  王崇  高杉  董六一  刘阳  唐正中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105医院放疗中心;解放军第105医院肿瘤三科;安徽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
摘    要:目的探讨大鼠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模型的建立及观察不同时间点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血清标志物的变化规律。方法清洁级SD雄性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照射组,其中照射组分为5 Gy、10 Gy、20 Gy、30 Gy 4个不同剂量组,每组18只,瓦里安直线加速器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照射心脏,照射后2周、4周、12周末分批处死大鼠。处死前称量大鼠体质量,超声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记录心电图,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变化(CTn I),称取心脏质量。结果同正常对照组比较,照射组大鼠随照射剂量增加,LVEF、LVSP逐渐下降,LVEDP逐渐上升(P0.05或P0.01);心电图随照射剂量增加,心率加快,ST段抬高明显(P0.05或P0.01);血清CKMB、CTn I值不同程度升高(P0.05或P0.01);30 Gy组同20Gy组比较,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20 Gy照射大鼠全心,至第4周末,发生大鼠RIHD,模型制备成功。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